纵向岭谷区水汽通道作用及植被生产力响应

被引:17
作者
周长海
吴绍洪
戴尔阜
郝成元
潘韬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纵向岭谷区; NPP; 人工神经网络; 通道作用; 生态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纵向岭谷区河谷“水汽通道”作用,使通道与其毗邻地区形成特殊的水热分布格局,并产生了强烈的生态效应,并对该区的生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本区30年平均年降水、气温空间数据、净初级生产力、植被类型、地形(高度、坡度、坡向)、太阳辐射等数据基础上,构建纵向岭谷区“地-汽-水-生”系统数据库;通过河谷水汽通量、降水格局、“分水岭”空间分析,印证河谷“水汽通道”作用的并存;水汽通道作用对植被的垂直分布带谱南北差异和植物种类的反常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相邻同纬地区比较,本区NPP(净初极生产力)值总体偏高,向北突出、延伸趋势显著,并且高值线的流动方向与河谷相一致;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结果确定最低温度、海拔高度、降水、坡度是影响本区NPP的关键因子,它们的影响率依次为1.588,1.053,1.006和1.003.最后分析了各植被类型及同一植物物种的净初级生产力对水热条件的具体响应过程,“水汽通道”作用产生了重要的生态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D]. 罗天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1996
[12]  
青藏高原形成环境与发展[M].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郑度主编, 2003
[13]  
横断山区自然地理[M]. 科学出版社 , 张荣祖等[著], 1997
[14]  
低纬高原天气气候[M]. 气象出版社 , 秦剑, 1997
[15]  
横断山区昆虫[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编, 1992
[16]  
横断山区干旱河谷[M]. 科学出版社 , 张荣祖主编, 1992
[17]  
云南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云南植被》编写组, 1987
[18]  
青藏高原研究横断山考察专集[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 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