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兰问题反思卡尔·施米特的欧洲国际秩序论述

被引:2
作者
孙璐璐 [1 ]
章永乐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欧洲公法; 《大地的法》; 有限战争; 波兰问题; “大空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 [国际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德国公法学家卡尔·施米特在《大地的法》中怀念19世纪"欧洲公法"的黄金时代,并将一战之后的国际法演变视为一个不断堕落的过程。"欧洲公法"的核心是非歧视性的、以限制战争而非消灭战争为宗旨的战争法。波兰的近代命运可以为反思这一论述提供一个切入点。在施米特篇幅极短的波兰论述中,波兰是不规则和异质的存在,它在欧洲建设领土型国家中被牺牲,从而为"欧洲公法"在欧洲内部的全覆盖准备了条件。施米特的论述忽略了波兰在18世纪的国家建设努力,但洞见了从18世纪末期到一战的欧洲国际体系与波兰的民族独立之间的紧张乃至对立关系。"欧洲公法"时代的终结带来了波兰的复国,施米特将德国视为巴黎和会上的被压迫者,并以19世纪为参照,将战后的国际体系视为一个紊乱和无效的体系,进而着手建构一个以"大空间"为基础的新国际法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同样缺乏波兰的自主空间。波兰是一块试金石,映照出施米特公法理论极其冷峻的一面,对于中国学人反思近代国际秩序与中国的位置,可能具有参照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54+8 +8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威尔逊主义的退潮与门罗主义的再解释——区域霸权与全球霸权的空间观念之争 [J].
章永乐 .
探索与争鸣, 2019, (03) :97-109+143
[2]   “大国协调”与“大妥协”:条约网络、银行团与辛亥革命的路径 [J].
章永乐 .
学术月刊, 2018, 50 (10) :91-109
[3]   马克思恩格斯和波兰民族解放运动 [J].
刘祖熙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01) :90-97
[4]  
中国政治学.[M].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5]  
洪宪帝制外交.[M].唐启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6]  
文明的进程.[M].埃利亚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
[7]  
大地的法.[M].卡尔·施米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8]  
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M].刘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9]  
卢梭立宪学文选.[M].田飞龙; 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10]  
世界大舞台.[M].(美) 瑞贝卡;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