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视野下的生态语言教学观

被引:27
作者
吴文 [1 ]
李森 [2 ]
机构
[1] 长江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部
[2] 西南大学研究生部
关键词
社会文化理论; 生态语言教学; 突现; 符担性;
D O I
10.16482/j.sdwy37-1026.2009.06.018
中图分类号
H319 [语文教学];
学科分类号
050201 ;
摘要
随着社会文化理论成为二语习得①研究的显学,有西方学者在社会文化视野下审视生态语言教学。社会文化视野下的生态语言教学观将语言及其生成理解为突现,把语言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关系诠释为符担性,并认为语言学习过程为多维时空尺度的流变性,因此构成了一个较能全面解释和指导当代语言教学与研究的新兴教学观。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语言生态学》述介[J]. 吴文.中国外语教育. 2009(03)
[2]   社会文化理论及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 [J].
马俊波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 (03) :9-15
[3]   《社会文化理论和第二语言发展的起源》述介 [J].
牛瑞英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04) :314-316
[4]   基于社会文化学派理论的第二语言学习观及其述评 [J].
李霞 ;
兰英 .
国外外语教学, 2007, (02) :54-61
[5]   语言流变过程状态的时空观解释 [J].
裴文 .
安徽大学学报, 2005, (01) :103-108
[6]   突现论:科学与哲学的新挑战 [J].
谢爱华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 (09) :84-87
[7]   自然发生论:语言习得新理论 [J].
乐眉云 .
外语研究, 2003, (04) :65-68+80
[8]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启示 [J].
田锐 .
职业技术教育, 2002, 23 (34) :67-68
[9]   维果茨基的调节概念及其对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J].
邢强 .
外国教育研究, 2000, (05) :8-11+21
[10]   活动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前景 [J].
赵慧军 .
东北师大学报, 1997, (01) :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