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肝郁证动物模型的思考

被引:18
作者
金光亮
王胜兰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系
[2]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系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肝郁证; 行为; 逍遥散; 动物模型;
D O I
10.16294/j.cnki.1007-659x.2004.06.002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建立证候动物模型的意义主要在于摆脱证候研究的障碍 ,以方便深入探讨证候的发生发展机制。论证了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的意义与评价标准 ,并从临床发病学特点、核心症状、逍遥散的对抗效应和动物品系等方面讨论了慢性应激肝郁证大鼠模型的合理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08 / 409+416 +41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慢性应激肝郁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J].
金光亮 ;
南睿 ;
郭霞珍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02) :18-21
[2]   抑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李晓秋 ;
许晶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2, (03) :59-61
[3]   七情学说与应激理论之特征比较 [J].
周象贤 ;
周萍 .
医学与哲学, 2001, (06) :49-50
[4]   从中医学看肝脏调节应激反应的作用 [J].
李峰 ;
杨维益 ;
梁嵘 ;
刘小兰 ;
瞿德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 (01) :20-22+72
[5]   论情志与情志病因 [J].
金光亮 .
中国医药学报, 1997, (03) :9-11+63
[6]   “肝郁”大鼠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逍遥散的保护作用 [J].
吕志平 .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5, (03) :199-201
[7]   中医肝病流行病学调查 [J].
潘其民 ;
陈国林 ;
赵玉秋 ;
陈泽奇 ;
黎杏群 ;
庞伟华 ;
李毓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 (03) :153-155+133
[8]   试探肝郁证的临床规律——附146例资料分析 [J].
郑吉民 ;
罗仁 ;
陈健 ;
陈宝田 ;
吴平 .
中医杂志, 1989, (10) :39-40
[9]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程[M]. - 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 孙以方等主编, 1998
[10]   ATTENUATION OF SUCROSE CONSUMPTION IN MICE BY CHRONIC MILD STRESS AND ITS RESTORATION BY IMIPRAMINE [J].
MONLEON, S ;
DAQUILA, P ;
PARRA, A ;
SIMON, VM ;
BRAIN, PF ;
WILLNER, P .
PSYCHOPHARMACOLOGY, 1995, 117 (04) :45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