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内涵变迁在实现土地多重价值中的作用——“三权分置”制度进路的思想资源

被引:7
作者
夏扬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共责任; 个人权利; 土地治理; 制度变迁; 制度内涵; 权利分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土地的"三权分置"是照顾到土地多重价值的制度设计,但如何界定各项权利的权能范围并赋予恰当的法律地位尚需更为细致的制度设计。土地有着多重价值,既需要承担履行公共职能的义务,同时作为财产还需带来经济利益。土地的多重价值使得制度设计陷入复杂境地。制度需要相对的稳定性以获得遵守,制度的设计也应避免繁复和人为臆测。利用制度的内涵变迁而非制度本身的革新作为制度完善的进路,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关系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一个方法论的借鉴。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以及经济利益的冲击,个人权利逐渐得到重视,土地治理方法却能很好地适应。传统社会的制度发展并非跳跃式的,升科、田单、勘丈等逐渐演化成适应确认个人产权的方式,外形相同的制度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治理内涵。横跨公共责任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制度设计为不同价值目标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供给,制度以缓进的方式完成了转变,治理方式也得到了完善。通过制度内涵的变迁,在保留了制度外形的情况下对土地的另一层价值加以调整,从而以较小的立法成本完成治理任务。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4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2]   “三权分置”与中国农地法制变革 [J].
陈小君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8, (01) :22-33
[3]   农地三权分置视野下土地承包权的重构 [J].
高圣平 .
法学家, 2017, (05) :1-12+175
[4]   民国时期太仓地区田契研究 [J].
谢小娟 .
浙江档案, 2017, (08) :59-62
[5]   推进农地三权分置经营模式的立法研究 [J].
孙宪忠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7) :145-163+208
[6]   道光朝林则徐新疆履勘荒地档案 [J].
哈恩忠 .
历史档案, 2016, (01) :12-38
[9]   清代珠三角契约文书反映的妇女地位研究 [J].
刘正刚 ;
杜云南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3, (04) :49-59
[10]   清代嘉道时期新疆移民落籍方式初探 [J].
祁美琴 ;
褚宏霞 .
西域研究, 2013, (02) :29-4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