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差异分析

被引:15
作者
马宇翔 [1 ,2 ]
彭立 [1 ]
苏春江 [1 ]
王旭熙 [1 ,2 ]
徐定德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 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差异分析; 成都市;
D O I
10.13869/j.cnki.rswc.2015.06.021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以成都市及其各区县为研究对象,评估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利用水平,并探究其内部区域差异。评价结果表明:从成都市总体情况来看,成都市实际经济规模超过水资源系统最大承载力,而实际人口规模小于水资源系统最大承载力,其承载力指数和协调指数分别为1.734 9,0.672 4,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略有超载,可持续性不高;从区域内区县来看,其水资源可支撑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承载力指数和协调指数上呈现出较大差异。西部区县的承载力指数低于东部区县,水资源系统受到的压力较小,承载能力较强;西部区县协调指数同样低于东部区县,说明西部区县水资源利用方式有待改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陕西省榆林市水资源人口承载规模研究 [J].
党丽娟 ;
徐勇 ;
王志强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4, (03) :90-97+321
[2]   典型草原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J].
龙胤慧 ;
郭中小 ;
廖梓龙 ;
徐晓民 ;
刘华琳 ;
宋一凡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4, (03) :222-226
[3]   基于主成分回归与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水资源承载力需水量预测 [J].
章恒全 ;
何薇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 (01) :103-108
[4]   基于熵值和模糊贴近度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J].
朱记伟 ;
解建仓 ;
黄银兵 ;
肖瑜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 (05) :1-5
[5]   成都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J].
薛小妮 ;
甘泓 ;
游进军 ;
牛存稳 .
水利水电技术, 2012, 43 (04) :14-18
[6]   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测度与互动分析 [J].
吴玉鸣 ;
柏玲 .
地理科学, 2011, 31 (12) :1474-1479
[7]   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 [J].
高瑞忠 ;
李和平 ;
佟长福 ;
格日乐 .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18 (02) :139-142+147
[8]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研究方法的探讨 [J].
段春青 ;
刘昌明 ;
陈晓楠 ;
柳文华 ;
郑红星 .
地理学报, 2010, 65 (01) :82-90
[9]   基于熵权法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牧区为例 [J].
贾艳红 ;
赵军 ;
南忠仁 ;
赵传燕 ;
王胜利 .
生态学杂志, 2006, (08) :1003-1008
[10]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青海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J].
王学全 ;
卢琦 ;
李保国 .
中国沙漠, 2005, (06) :15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