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下灌水量对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分配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马兴华 [1 ]
王东 [1 ]
于振文 [1 ]
王西芝 [2 ]
许振柱 [3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山东省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 灌水量; 施氮量; 耗水特性; 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灌水量对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设置4个施氮水平:0kg·hm-2(N0)、120kg·hm-2(N1)、210kg·hm-2(N2)和300kg·hm-2(N3),在每个施氮水平下设置4个灌水量处理:不浇水(W0)、底墒水+拔节水(W1)、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W2)、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W3),每次灌水量60mm。结果表明:(1)在N0水平下W0处理日耗水量以拔节至开花期最高,在N1水平下,拔节至开花期日耗水量与开花至成熟期的无显著差异。同一施氮水平下,小麦开花后总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和日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提高,但产量随灌水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2)同一施氮水平下,成熟期W1处理20—140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W2和W3处理,14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W2处理无显著差异;W1处理0—4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植株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高于W2和W3处理,100—14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植株氮素在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低于W2和W3处理。表明灌溉底墒水和拔节水的W1处理,促进了小麦对20—140cm土层土壤水的吸收利用,减少了土壤硝态氮向100cm以下土层的淋溶,而且有利于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籽粒的再分配,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3)在试验条件下,施纯氮210kg·hm-2、灌溉底墒水和拔节水的N2W1处理,籽粒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可供生产中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955 / 196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J].
杨晓亚 ;
于振文 ;
许振柱 .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846-853
[2]   水氮耦合对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植株吸氮量及产量的影响 [J].
杨世丽 ;
贾秀领 ;
张凤路 ;
马瑞昆 ;
孟祥法 ;
李爱华 .
华北农学报, 2008, (04) :124-128
[3]   灌溉与施氮对黑河中游新垦农田土壤硝态氮积累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J].
王琦 ;
李锋瑞 .
生态学报, 2008, (05) :2148-2159
[4]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及土壤硝态氮残留淋溶的影响 [J].
王晓英 ;
贺明荣 ;
刘永环 ;
张洪华 ;
李飞 ;
华芳霞 ;
孟淑华 .
生态学报, 2008, (02) :685-694
[5]   小麦不同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及对灌溉制度的响应 [J].
董宝娣 ;
张正斌 ;
刘孟雨 ;
张依章 ;
李全起 ;
石磊 ;
周永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9) :27-33
[6]   氮肥运筹对限水灌溉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J].
王敏 ;
张胜全 ;
方保停 ;
郑强 ;
张英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7) :349-353
[7]   高产条件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利用的影响 [J].
赵俊晔 ;
于振文 .
作物学报, 2006, (04) :484-490
[8]   不同施氮量对旱地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累积、运输和分配的影响 [J].
赵满兴 ;
周建斌 ;
杨绒 ;
郑险峰 ;
翟丙年 ;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2) :2143-2149
[9]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J].
江晓东 ;
李增嘉 ;
侯连涛 ;
王芸 ;
王雪 ;
颜红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7) :20-24
[10]   施氮量对强筋和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J].
曹承富 ;
孔令聪 ;
汪建来 ;
赵斌 ;
赵竹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1) :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