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巴丹吉林沙漠及其毗邻地区降水特征及风沙环境分析
被引:24
作者:

张克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姚正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安志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谢胜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风沙环境;
时空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3 [沙漠地貌学、干燥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利用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18个气象站点近40a来的气象资料,详细分析了区域降水、风况、大风日数和沙尘暴等环境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由于受沙漠、湖泊和绿洲等景观格局的影响,巴丹吉林沙漠及其毗邻地区气候要素的时空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大风和沙尘天气主要集中在拐子湖和民勤两地,年均沙尘暴日数分别为28.9d和37.3d。沙漠地区降水与其外围相同纬度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沙漠东侧年均降雨量明显高于西侧。年均降雨量最小区域主要集中在额济纳旗,不足50mm;而在沙漠东侧的诺尔公和吉兰泰年均降雨量分别为114.7mm和116mm。通过本研究,不仅为预测巴丹吉林沙漠及其毗邻地区风沙环境发展趋势提供基础资料,也能为揭示区域环境演变规律和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07 / 15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巴丹吉林沙漠湖相沉积的探地雷达图像及光释光年代学证据
[J].
白旸
;
王乃昂
;
何瑞霞
;
李景满
;
赖忠平
.
中国沙漠,
2011, 31 (04)
:842-84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乃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研究中心

何瑞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赖忠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研究中心
[2]
巴丹吉林沙漠沙丘形态与风动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J].
刘陶
;
杨小平
;
董巨峰
;
范兴燕
;
李鸿威
;
朱秉启
.
中国沙漠,
2010, 30 (06)
:1285-129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鸿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朱秉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3]
中国50a来沙尘暴变化特征
[J].
王存忠
;
牛生杰
;
王兰宁
.
中国沙漠,
2010, 30 (04)
:933-93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牛生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王兰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4]
河西走廊沙尘暴及其影响因子的多尺度研究
[J].
孙然好
;
刘清丽
;
陈利顶
;
卫伟
.
中国沙漠,
2010, 30 (03)
:648-653

孙然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清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利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卫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5]
内蒙古地区沙尘暴的分布特征
[J].
康玲
;
孙鑫
;
侯婷
;
沈建国
;
郭瑞清
.
中国沙漠,
2010, 30 (02)
:400-406

康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孙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侯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沈建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省气象局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郭瑞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6]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与沙山形成机理研究
[J].
陈建生
;
赵霞
;
盛雪芬
;
董海洲
;
饶文波
;
苏治国
.
科学通报,
2006, (23)
:2789-2796

陈建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盛雪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董海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苏治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7]
巴丹吉林沙漠横向沙山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J].
李孝泽
;
陈发虎
;
李馨
;
孙庆峰
;
董光荣
.
中国沙漠,
2006, (06)
:880-884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庆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董光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8]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形成演化初步探讨
[J].
张伟民
;
王涛
.
中国沙漠,
2005, (02)
:139-144

张伟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王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9]
内蒙古中西部强和特强沙尘暴的气候学特征
[J].
刘景涛
;
郑明倩
.
高原气象,
2003, (01)
:51-64

刘景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郑明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
[10]
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
[J].
王涛
;
陈广庭
;
钱正安
;
杨根生
;
屈建军
;
李栋梁
.
中国沙漠,
2001, (04)
:7-12

王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陈广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钱正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杨根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屈建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甘肃兰州,甘肃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