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效益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3
作者
多杰龙智 [1 ]
黎与 [1 ]
胡振军 [1 ]
李琦 [1 ]
索南杭杰 [1 ]
卢俊德 [2 ]
机构
[1] 青海省海南州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办公室
[2] 青海省兴海县草原工作站
关键词
青海; 三江源; 退牧还草工程;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8 [草原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目标是使工程区内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但存在实施区域不平衡、后续产业发展滞后、草原配套基础设施薄弱三大问题。本文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作为今后退牧还草工作的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建设构想 [J].
任继周 ;
林慧龙 .
草业学报, 2005, (02) :1-8
[2]   有关江河源区的科学问题 [J].
杨改河 ;
王得祥 ;
李轶冰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1-4
[3]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植被退化原因及其保护策略 [J].
汪诗平 .
草业学报, 2003, (06) :1-9
[4]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和防治措策 [J].
李怀南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73-75
[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的几点思考 [J].
李凌民 .
青海学刊, 2003, (06) :34-35
[6]  
江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综合保护研究[M]. - 兰州大学出版社 , 王根绪等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