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被引:29
作者:
谢世友
袁道先
王建力
况明生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三峡地区;
夷平面;
剥夷面;
形成年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5 [岩溶(喀斯特)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地形图判读,航片、卫片验证、核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方法,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现代河谷之上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高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1700~2000m,完成于老第三纪末;低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1200~1500m,完成于上新世末;剥夷面分布高度海拔为800~1200m,形成年代为3.4~1.8M a B.P.。高夷平面在地貌上表现为宽浅的坳谷洼地与低矮的缓丘相结合,呈现一派波状起伏的老年期地貌景观;低夷平面多表现为高大的岩溶丘陵与大型洼地相组合的岩溶台面,洼地两侧多有水平溶洞发育;剥夷面可以岩溶盆地、山间盆地、岩溶台面、河谷盆地、岩溶洼地及河流宽谷等多种地貌形式存在,没有大范围可比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5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