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21日重度霾过程及大气环流异常

被引:11
作者
袁东敏 [1 ]
马小会 [2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3] 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关键词
霾; 污染; 大气环流; 气候变化和变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2016年12月16~21日华北黄淮及周边地区的重度霾过程开展了诊断分析,发现全球、区域大气环流异常和局地气象条件是此次重度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次过程中,受重度霾影响的面积为71×10~4 km2,霾持续时间达到6 d,过程最高小时细颗粒物(PM2.5)浓度超过1100μg/m3。东大西洋/西俄罗斯和西太平洋波列(中高层)和北极涛动(近地面)均表现为显著的正位相型分布,综合调控了华北黄淮局地的环流场和气象条件,有利于霾的发生。华北、黄淮上空的异常反气旋能够有效抑制垂直运动,减弱水平风速。与之对应,近地面层为明显的弱低压区和偏南暖湿气流。从局地气象条件看,地面小风速、高湿度以及浅薄的边界层是促使本次重度霾发生的重要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757 / 7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Understanding severe winter haze event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in 2014:Roles of climate anomalies. Yin Z C,Wang H J,Chen H P.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 2017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utdoor air pollution causes cancer. Simon S. http://www.cancer.org/cancer/news/worldhealth-organization-outdoor-air-pollution-causes-cancer . 2013
[3]  
Classification,seasonality and persistence of low-frequency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patterns. Barnston A G,Livezey R E. Monthly Weather Review . 1987
[4]   2013年1-2月华北雾、霾天气边界层特征对比分析 [J].
花丛 ;
张碧辉 ;
张恒德 .
气象, 2015, 41 (09) :1144-1151
[5]   京津冀地区霾成因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J].
缪育聪 ;
郑亦佳 ;
王姝 ;
刘树华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5, 20 (03) :356-368
[6]  
Arctic Sea Ice Decline Intensified Haze Pollution in Eastern China[J]. WANG Hui-Jun,CHEN Huo-Po,LIU Jipi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5(01)
[7]  
北京地区冬夏季持续性雾-霾发生的环境气象条件对比分析[J]. 廖晓农,张小玲,王迎春,刘伟东,杜佳,赵玲慧.  环境科学. 2014(06)
[8]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J].
张人禾 ;
李强 ;
张若楠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 44 (01) :27-36
[9]   京津冀大气霾污染及控制策略思考 [J].
王跃思 ;
姚利 ;
刘子锐 ;
吉东生 ;
王莉莉 ;
张军科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 28 (03) :353-363
[10]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 [J].
张小曳 ;
孙俊英 ;
王亚强 ;
李卫军 ;
张蔷 ;
王炜罡 ;
权建农 ;
曹国良 ;
王继志 ;
杨元琴 ;
张养梅 .
科学通报 , 2013, (13) :1178-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