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霾成因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60
作者
缪育聪
郑亦佳
王姝
刘树华
机构
[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霾; 细颗粒物(PM2.5); 源解析; 污染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满足当前对京津冀地区霾研究和控制的迫切要求,本文梳理了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霾的长期变化特征、天气学特征、污染物来源等相关研究成果,发现:从2000年以后,京津冀地区的霾日数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北京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也在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2013年年均质量浓度仍高达89.5μg m–3,约为我国空气质量标准的3倍(35μg m–3),京津冀空气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霾污染事件频发可以归因为不利天气条件与大量污染物人为排放的共同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区域输送对京津冀地区霾事件的形成和维持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针对重污染天气的预警以及应急控制应该以区域预报为基础实现区域联动;京津冀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加上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形成的局地大气环流也会对局地的污染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大气边界层内气象要素的变化对重污染发生具有显著贡献。京津冀地区的污染控制需要城市群的联动应对治理。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6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76 条
  • [1] Nume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loc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on a pollution event over Beijing–Tianjin–Hebei, China
    Yucong Miao
    Shuhua Liu
    Yijia Zheng
    Shu Wang
    Bicheng Chen
    Hui Zheng
    Jingchuan Zhao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5, 30 (04) : 9 - 20
  • [2] 北京城区近地面比湿和风场时空分布特征
    窦晶晶
    王迎春
    苗世光
    [J]. 应用气象学报, 2014, (05) : 559 - 569
  • [3] 北京地区冬夏季持续性雾-霾发生的环境气象条件对比分析[J]. 廖晓农,张小玲,王迎春,刘伟东,杜佳,赵玲慧.环境科学. 2014(06)
  • [4] 2013年1月华北平原重霾成因模拟分析
    韩霄
    张美根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 19 (02) : 127 - 139
  • [5] 北京冬季PM2.5重污染时段不同尺度环流形势及边界层结构分析
    王跃
    王莉莉
    赵广娜
    王跃思
    安俊琳
    刘子锐
    唐贵谦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 19 (02) : 173 - 184
  • [6] 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
    高怡
    张美根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 19 (02) : 140 - 152
  • [7] 重污染下我国中东部地区1960~2010年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符传博
    丹利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 19 (02) : 219 - 226
  • [8]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强霾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防控对策
    王自发
    李杰
    王哲
    杨文夷
    唐晓
    葛宝珠
    晏平仲
    朱莉莉
    陈学舜
    陈焕盛
    王威
    李健军
    刘冰
    王晓彦
    汪巍
    赵熠琳
    鲁宁
    苏德斌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 44 (01) : 3 - 14
  • [9] 2013年元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强霾污染成因分析
    王跃思
    姚利
    王莉莉
    刘子锐
    吉东生
    唐贵谦
    张军科
    孙扬
    胡波
    辛金元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 44 (01) : 15 - 26
  • [10] 2013年1月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雾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张人禾
    李强
    张若楠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4, 44 (01) : 27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