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对风沙区土壤非饱和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臧荫桐
丁国栋 [1 ]
高永 [2 ]
汪季 [2 ]
何志 [3 ]
周瑞平 [4 ]
王健 [5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3] 鄂尔多斯市林业工作站
[4]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5]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采煤沉陷; 风沙区; 垂直入渗; 侧渗; 湿润峰; 土壤水分;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12.06.001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采煤沉陷后风沙区土壤水分入渗变化规律,通过定水头注水结合入渗湿润峰测定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补连塔矿区沉陷于2004、2005年的2个沉陷区土壤水分非饱和入渗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入渗观测时段(入渗开始后0~175 min)后期,与坡面剖面相比,丘间低地较多剖面垂直湿润峰的间距明显较大,垂直入渗持续能力较强。2004年沉陷区坡面未裂处平均垂直入渗速率、第175 min垂直入渗深度显著超过对照区坡面(P<0.05),2005年沉陷区坡面未裂处平均侧渗速率显著超过对照区坡面(P<0.05)。沉陷区丘间低地垂直入渗速率在入渗10 min左右前期升高后期降低,侧渗速率在入渗10~12 min的前期升高后期降低;沉陷区坡面垂直入渗速率、侧渗速率在大部分观测时段内升高。因子分析表明沉陷区入渗特征是丘间低地垂直入渗偏强,坡面侧渗偏强。
引用
收藏
页码:757 / 76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三峡库区不同厚度紫色土坡耕地产流机制分析 [J].
付智勇 ;
李朝霞 ;
蔡崇法 ;
郭忠录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 (05) :680-688
[2]   河岸带表土层氮素非饱和入渗运移规律模拟 [J].
钱进 ;
王超 ;
王沛芳 ;
侯俊 ;
艾小榆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 (04) :568-573
[3]   确定Brooks-Corey土壤水力特性模型参数的垂直入渗方法 [J].
马东豪 ;
张佳宝 ;
黄平 .
水科学进展, 2011, 22 (02) :235-241
[4]   土壤中空气对土结构和入渗过程的影响 [J].
梁爱民 ;
邵龙潭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04) :502-506
[5]   水流对渗流的影响实验研究 [J].
谢立全 ;
于玉贞 ;
单宏伟 .
水科学进展, 2008, (04) :525-530
[6]   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空间变异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宋孝玉 ;
李亚娟 ;
蒋俊 ;
马玉霞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06) :613-618
[7]   不同碎石含量及直径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J].
周蓓蓓 ;
邵明安 .
土壤学报, 2007, (05) :801-807
[8]   我国采煤沉陷及其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J].
杨逾 ;
刘文生 ;
缪协兴 ;
冯国财 .
中国矿业, 2007, (07) :43-46
[9]   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质量研究进展 [J].
李新举 ;
胡振琪 ;
李晶 ;
张雯雯 ;
刘宁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6) :276-280
[10]   局部控制地下浸润灌溉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J].
郑健 ;
胡笑涛 ;
蔡焕杰 ;
康绍忠 ;
王磊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27-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