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生福建柏人工林碳库与碳吸存

被引:42
作者
何宗明
李丽红
王义祥
邹双全
岳永杰
王小国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
[2] 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
[3]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南平
[4] 福建 三明
[5] 福建 南平
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关键词
碳库; 碳吸存; 福建柏; 杉木;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3.03.007
中图分类号
S718.55 [森林生态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福建三明33 a生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人工林碳库总量为 236.317 t/hm2,低于杉木林(244.008 t/hm2),其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贮量分别占碳库总量 55.92%和44.08%。杉木人工林的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碳贮量分别是福建柏人工林的1.19倍和1.20倍。福建柏人工林乔木层有机碳年均积累量 11~20 a阶段达最大值,为 5.576t/hm2·a-1,而杉木人工林最大值(5.817t/hm2·a-1较早出现于6~10 a阶段。福建柏人工林乔木层32至33 a碳净固定量为9.907 t/hm2·a-1,折算成 CO2为36.326 t/hm2·a-1,是杉木人工林的1.54倍,其中凋落物和死细根碳当年归还量分别为3.769 t/hm2·a-1和1.647 t/hm2·a-1,分别是杉木人工林的1.75倍和1.31倍。
引用
收藏
页码:298 / 30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碳循环的初步估算 [J].
桑卫国 ;
马克平 ;
陈灵芝 .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05) :543-548
[2]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的碳汇功能评价 [J].
赵海珍 ;
王德艺 ;
张景兰 ;
冯学全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4) :43-47
[3]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J].
周玉荣 ;
于振良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8-522
[4]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碳平衡研究 [J].
王金叶 ;
车克钧 ;
蒋志荣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0, (01) :9-14
[5]   福建柏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研究 [J].
陈祖松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9, (03) :3-5
[6]   珍稀树种——福建柏 [J].
杨宗武 ;
郑仁华 ;
肖祥希 ;
侯伯鑫 .
林业科技通讯, 1998, (07) :19-20
[7]   福建柏檫树混交林生物量及分布格局研究 [J].
邹双全 .
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8, (01) :40-43
[8]   苏南丘陵主要森林类型碳循环研究──含量与分布规律 [J].
阮宏华 ;
姜志林 ;
高苏铭 .
生态学杂志, 1997, (06) :18-22
[9]   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二)丘陵区速生杉木林的养分含量、积累速率和生物循环 [J].
潘维俦 ;
田大伦 ;
雷志星 ;
康文星 .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83, (01) :1-17
[10]  
杉木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M].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杨玉盛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