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市场展望

被引:12
作者
李俊峰
柴麒敏
马翠梅
王际杰
周泽宇
王田
机构
[1]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关键词
低碳发展; 排放峰值; 气候谈判; 碳市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6 [能源管理];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0706 ; 070601 ;
摘要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市场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1992年至2008年的探索、准备和基本建制阶段,这个阶段的政策主要以"无悔减排"的节能目标为主,伴随着"巴厘路线图"进程开启和国内工作的起步,新的工作体制得以建立,此时的市场机制主要是项目层、收益性的、单向的国际交易;二是2009年至2015年的过渡、培育和战略决策阶段,这个阶段的政策正式过渡到以碳强度、能源强度并重的结构减排目标为主的体系,伴随着"德班平台"进程开启和国内试点的需要,国家中长期低碳发展的宏观战略部署得以开展,决策支撑体系更为完善,碳强度、非化石能源占比、碳汇、峰值时间等多重新目标正式提出,此时的市场机制主要是探索性的、自下而上的、基于配额的地方试点创新。随着2015年《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碳排放峰值目标的实施进入日程,中国当前正步入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实施和市场建设的第三阶段,宏观政策施力点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将出现拐点、低碳能源投资将超过传统能源,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以增长转型、能源转型、消费转型为主的低碳革命进入提速增效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1+21 +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能源变革的背景问题与思考 [J].
李俊峰 .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5, (23) :60-63
[2]   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会议前瞻 [J].
李俊峰 ;
陈济 ;
祁悦 .
世界环境, 2015, (06) :22-24
[3]   亟待建立统一的生态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J].
柴麒敏 .
中国改革, 2015, (05) :78-81
[4]   中国2030年碳排放峰值意味着什么 [J].
柴麒敏 .
中国改革, 2014, (12) :72-74
[5]  
对低碳发展理论基础 科学内涵及战略目标的初步认识[J]. 徐华清.经济丛刊. 2014 (03)
[6]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回顾与展望 [J].
李俊峰 ;
杨秀 ;
张敏思 .
中国能源, 2014, 36 (02) :5-10
[7]   以碳总量管理为抓手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 [J].
李俊峰 .
中国能源, 2014, 36 (01) :5-6+17
[8]   气候公平的认知、政治和综合评估——如何全面看待“共区”原则在德班平台的适用问题 [J].
柴麒敏 ;
何建坤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6) :1-7
[9]   绿色十字路口 [J].
李俊峰 ;
沈海滨 .
世界环境, 2012, (05) :50-51+2
[10]   减排需要共同努力——周生贤、李俊峰答问 [J].
周生贤 ;
李俊峰 .
中国发展观察, 2012, (04) :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