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铃期繁殖器官的损失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人工模拟为害试验

被引:2
作者
陈法军
戈峰
刘向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
[3] 农业虫鼠害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补偿效应; 模拟为害; 产量; 数学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2 [棉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1 994、1 995连续两年在华北棉区第 3代棉铃虫发生期间 ,通过一系列人工摘蕾模拟为害和人工接虫为害试验 ,研究了棉花对蕾铃期繁殖器官损失的补偿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蕾、铃被害会诱导棉株产生补偿效应 ,即提高结铃数 ,增加生物产量。但棉花的补偿效应是有限的 ,蕾铃期单株被害蕾超过 1 2个 ,被害铃超过 4个 ,或被害超过 2蕾 2铃 ,都会导致皮棉显著减产。通过数学模型分析 ,1 994年 ,单株被害 0~ 1 1 .80个蕾或 0~ 2 .2 6个铃都不会造成减产 ;1 995年 ,单株损失 0~ 1 0 .5 8个蕾或 0~ 3.8个铃 ,同样不会降低棉花产量。模型中各决策变量的边际产量表明 ,棉花蕾铃期铃的损失对皮棉产量的影响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44 / 7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华北棉区棉田中棉铃虫的取食行为及为害特征的研究 [J].
翟连荣 ;
丁岩钦 ;
李典谟 .
昆虫学报, 1992, (03) :257-266
[2]   棉花受棉铃虫为害后的补偿效应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J].
毕成鹏 ;
杨奇华 ;
周明牂 .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01) :11-17
[3]   棉铃虫二代期模拟为害蕾的经济生态学效益 [J].
盛承发 ;
马世骏 .
生态学报, 1986, (02) :148-158
[4]   华北棉区药剂防治二代棉铃虫经济生态学效益分析 [J].
盛承发 ;
丁岩钦 ;
马世骏 .
生态学报, 1983, (01) :35-46
[5]  
农业多因素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M].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萧兵, 1985
[6]  
Response of cotton to prebloom square loss .2 Stewart S D,Layton M B,Williams M R,et al. J . Econ. Entomol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