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基本结构及降水潜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19
作者
刘健 [1 ]
李茂仑 [2 ]
蒋彤 [2 ]
米长树 [2 ]
陈知新 [2 ]
机构
[1] 南京气象学院研究生部
[2] 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关键词
过冷水含量; 云滴数密度; 云层配置; 人工降水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01年、2002年利用美国粒子测量系统(PMS)对吉林省5~7月降水性层状云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同时进行了科研探测,取得了一批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后得到以下结论:(1)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宏观结构主要分为三种云型即:Ns、As op-Sc op、Astra。(2)不同云型其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不同,其中Ns云型的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最大,分别达到0.2737 g/m3、205.3个/L,其次是As op-Sc op云层,其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分别为0.1693 g/m3、117.5个/L,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最小的云层结构为As tra,分别为0.1054 g/m3、98.6个/L。(3)云中过冷水含量与云底高度为负相关,与过冷层厚度为正相关.(4)三种云型的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距0℃层高度的分布基本一致:在距0℃层高度以上400~600 m高度范围内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达最大,之后随着距0℃层高度的增加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迅速减小。(5)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的可播度为86%;三种云型的人工降水潜力有所不同,即:Ns云型潜力最大,达41.3%,其次是As op-Sc op云型潜力为28.4%,潜力最小的云型为As tra,为26.6%。
引用
收藏
页码:609 / 6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一次飞机播云的微物理效应分析 [J].
周德平 ;
宫福久 ;
高建春 ;
王吉宏 ;
李子华 .
气象科学, 2004, (04) :405-412
[2]   两次江淮气旋的云雨特征及其人工播云效果的综合分析 [J].
汪学林 ;
谷淑芳 ;
于勇 ;
李永振 ;
李茂仑 ;
霍晓光 ;
齐颖 ;
齐彦斌 ;
刘健 ;
张景红 ;
郑娇恒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1, (S1) :48-57
[3]   层状云中对流泡特征及其在降水场中的作用 [J].
汪学林 ;
秦元明 ;
吴宪君 ;
刘健 ;
齐彦斌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1, (S1) :146-150
[4]   哈尔滨地区积雨云降水微结构特征 [J].
樊玲 ;
张新玲 ;
张云峰 ;
袁成 ;
李子华 .
气象科学, 2001, (04) :399-408
[5]   一次北上台风降水微结构演变特征 [J].
宫福久 ;
李子华 ;
陈宝君 ;
李艳伟 .
气象科学, 1997, (04) :335-343
[6]   吉林省1980—1987年播云降雨的效果检验及其判据 [J].
汪学林 ;
刘健 .
应用气象学报, 1992, (04) :418-423
[7]  
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编著.人工影响天气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8]  
李大山主编.人工影响天气现状与展望[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