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对策

被引:43
作者
李兆良 [1 ]
高燕 [2 ]
冯晓黎 [1 ]
梅松丽 [1 ]
万兵华 [1 ]
姚恕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 长春税务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关键词
职业倦怠; 高校教师; 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5.1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Maslach倦怠量表(MBI—HSS)对522名在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分别有43.5%、45.9%和26.5%的高校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去个性化;女性高校教师在情绪衰竭方面要显著高于男性高校教师;大学以下学历教师的低成就感水平要高于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36~40岁年龄段的高校教师情绪衰竭要高于其它年龄组教师。结论在预防和矫治职业倦怠时,应重点关注女性教师、中青年教师和低学历教师,个人、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预防和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高校中青年知识分子“过劳死”引发的思考 [J].
李兆良 ;
陈大伟 ;
高燕 ;
冯晓黎 .
医学与社会 , 2006, (01) :12-14
[2]   西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 [J].
杨秀玉 .
外国教育研究, 2005, (11) :69-73
[3]   教师职业倦怠解析 [J].
杨秀玉 ;
杨秀梅 .
外国教育研究, 2002, (02) :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