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碳贸易筹集我国“一退两还”后补偿资金——兼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退耕补偿方式转换

被引:2
作者
黄文清
张俊飚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
关键词
“一退两还”; 后补偿; 碳贸易; 清洁发展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本文基于依靠"一退两还"自身发展获取其补偿资金的前提,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碳贸易需求急剧增长等宏观背景的分析以及"一退两还"建设中碳贸易所具有的资源条件优势的判断,提出以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退耕还林(草)地区为重点,面向全球和全国开展碳贸易以获取"一退两还"工程可持续发展资金的基本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8+82 +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黄河上游退耕地人工林的碳储量研究 [J].
胡建忠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6) :1-8
[2]   退耕还林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对策 [J].
黄文清 ;
张俊飚 .
林业经济问题, 2005, (05) :260-264
[3]   《京都议定书》机制下碳贸易与环保制约的协调 [J].
杨红强 ;
张晓辛 .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10) :107-111
[4]   西部贫困地区退耕还林的后补偿问题 [J].
李曦 ;
张俊飚 .
统计与决策, 2004, (11) :98-99
[5]   碳循环理论对生态调节税费政策实施的作用 [J].
贾卫国 ;
聂影 ;
薛建辉 .
林业经济问题, 2004, (01) :1-5
[6]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影响的综合评价 [J].
吴建国 ;
张小全 ;
徐德应 .
中国工程科学, 2003, (09) :65-71+77
[7]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J].
方精云 ;
陈安平 .
植物学报, 2001, (09) :967-973
[8]   延长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期限的思考 [J].
杨明洪 .
四川财政, 2001, (04) :10-11
[9]   气候变化与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展望 [J].
张坤民 ;
何雪炀 .
世界环境, 1999, (04) :10-14
[10]  
可持续经济发展[M]. 民族出版社 , 马林主编,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