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采高综放开采特厚顶煤运移特征实测研究

被引:11
作者
黄志增 [1 ,2 ]
毛德兵 [2 ]
刘前进 [2 ]
机构
[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2]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 特厚顶煤; 运移特征; 实测研究;
D O I
10.19880/j.cnki.ccm.2015.11.009
中图分类号
TD823.97 []; TD325 [岩层移动];
学科分类号
081901 ; 0819 ;
摘要
为掌握大采高综放开采特厚顶煤的运移特征,采用深基点观测方法,在大同塔山8105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设置观测站,对特厚顶煤不同层位的运移特征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特厚顶煤上、下位的顶煤运移具有不同步性,主要分为3个阶段:煤壁前方4.27 m为超前支承压力影响阶段,上位顶煤位移增量大于下位顶煤;煤壁前方0~4 m为顶板回转下沉影响阶段,下位顶煤的位移增量大于上位顶煤;煤壁后方一6~0 m为支架反复支撑一顶板回转影响阶段,下位顶煤的位移增量急剧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3+63 +6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综放工作面顶煤运移及煤矸界面演化规律研究 [J].
武晓敏 .
中国煤炭, 2015, 41 (02) :63-66+77
[2]   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成套装备关键技术 [J].
王金华 .
煤炭科学技术, 2013, 41 (09) :1-5+28
[3]   综放工作面开采工艺参数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研究 [J].
刘胜志 .
中国煤炭, 2010, 36 (10) :56-57+59
[4]   放顶煤采场顶煤运动规律研究 [J].
曹占杰 ;
刘新河 .
中国煤炭, 2005, (09) :50-51+60
[5]   放顶煤开采顶煤冒放性分类及其在潞安矿区的应用 [J].
范世民 ;
胡学军 .
煤炭学报, 2005, (02) :177-181
[6]   放顶煤开采顶煤运移特征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J].
孟宪锐 ;
陈海波 ;
胡斌斌 ;
曹春杰 .
煤炭工程, 2003, (10) :32-35
[7]   放顶煤开采顶煤变形与破碎特征 [J].
李化敏 ;
周英 ;
翟新献 .
煤炭学报, 2000, (04) :352-355
[8]  
综放面顶煤压裂规律及成拱机理研究.[D].魏锦平.太原理工大学.2004, 04
[9]  
综放开采顶煤顶板活动规律的研究与应用.[M].闫少宏;富强著;.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