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歧视、社会身份冲突与城市适应的关系

被引:19
作者
刘杨 [1 ]
方晓义 [2 ]
戴哲茹 [1 ]
王玉梅 [1 ]
机构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歧视; 社会身份冲突; 城市适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5 [青少年];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采取整群抽样法在北京城区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二所公立学校选取小五-初二年级的流动儿童415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社会身份冲突问卷、城市适应问卷探讨歧视、社会身份冲突、城市适应三者的关系。歧视会负向影响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歧视会正向影响社会身份冲突;社会身份冲突会负向影响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社会身份冲突在歧视与城市适应中的心理适应维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7+57 +5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J].
袁晓娇 ;
方晓义 ;
刘杨 ;
蔺秀云 ;
邓林园 .
教育研究, 2010, 31 (03) :37-45
[2]   市民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距离研究 [J].
王毅杰 ;
王开庆 ;
韩允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26 (06) :88-92
[3]   北京市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比较研究 [J].
李晓巍 ;
邹泓 ;
王莉 .
中国特殊教育, 2009, (09) :81-86
[4]   关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若干重要问题 [J].
段成荣 ;
杨舸 .
中国教师, 2009, (15) :4-8
[5]   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J].
侯娟 ;
邹泓 ;
李晓巍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 (02) :78-85
[6]   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身份认同危机及应对策略 [J].
郑勇 ;
杜萍 .
江苏教育研究, 2009, (10) :24-26
[7]   流动儿童面临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 [J].
郭昕 .
教学与管理, 2009, (03) :7-8
[8]   我国流动儿童最新状况——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J].
段成荣 ;
杨舸 .
人口学刊, 2008, (06) :23-31
[9]   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 [J].
方晓义 ;
范兴华 ;
刘杨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04) :93-99
[10]  
流动和留守儿童的环境资源比较[J]. 申继亮.教育探究.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