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归经现代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17
作者
徐树楠
机构
[1]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石家庄
关键词
中药; 归经; 理论研究; 方法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归经学说是中药药性理论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中医临床用药的指南。通过探讨中药归经的研究方法 ,分析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有助于揭示归经的实质和进一步发扬归经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98 / 60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及与受体学说关系的论证 [J].
王海东 .
浙江中医杂志, 2001, (08) :3-6
[2]   中药归经的实验研究 [J].
王树荣,孙冰,丁国明 .
中国中药杂志, 1994, (08) :500-502+512
[3]   3H-川芎嗪在动物体内分布的放射自显影研究 [J].
郭顺根 ;
牛建昭 ;
贲长恩 ;
王德福 ;
丁绍凤 .
中国医药学报, 1989, (03) :17-21+80
[4]   中药药理和归经关系的统计分析 [J].
李仪奎 ;
徐莲英 ;
马建平 .
中药通报, 1988, (07) :48-51+64
[5]   明目中药的归经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J].
徐经采 ;
朱梅年 .
微量元素, 1987, (02) :23-28
[6]   当归的药理研究与其归经功效关系的探讨 [J].
高其铭 .
中成药研究, 1985, (05) :32-35
[7]   中药归经及其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J].
陆光伟 .
中成药研究, 1984, (05) :38-39
[8]   从微量元素及其配位化合物对组织器官的富集、亲合探讨“归经”实质 [J].
柴立 .
微量元素, 1984, (01) :24-26
[9]   试论中医“肾”的物质基础——有关微量元素锌、锰的探讨 [J].
朱梅年 ;
柴立 .
中医杂志, 1983, (05) :66-68
[10]   论“归经” [J].
叶显纯 .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0, (04)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