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东南部新生代多期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6
作者:

刘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张泽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董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贺振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严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2]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学;
锆石U-Pb年代学;
岩浆作用;
冈底斯带;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1 [岩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拉萨地体东南缘东冈底斯带的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基于侵入关系划分出了5期花岗岩。前4期花岗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形,呈片麻状构造,而最后1期花岗岩未经历变形,呈块状构造。锆石U-Pb定年揭示,5期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63Ma、51Ma、50Ma、29Ma和26Ma。岩石学和岩石化学分析表明,前两期为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的MgO(1.28%~1.84%)和CaO(3.16%~4.18%)含量,高的Mg#值(平均为43),中等K2O含量(1.5%~2.53%),低的K2O/Na2O(0.37~0.68),为准铝质I型花岗岩。而后三期为花岗岩,其中第四期和第五期分别为浅色花岗岩脉和伟晶岩脉,具有明显低MgO(0.03%~0.27%)、Mg#值(2~15),低CaO(1.04%~1.6%),较高K2O(3.75%~6.93%)、K2O/Na2O(0.94~2.04),弱过铝质,显示S型花岗岩特征。研究表明,前三期花岗岩在冈底斯带其它地区也有广泛分布,而后两期花岗岩仅在研究区出露,这很可能说明拉萨地体东南缘从渐新世以来经历了与冈底斯带其它地区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
引用
收藏
页码:3295 / 330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西藏冈底斯东部察隅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约束[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7) : 833 - 848朱弟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莫宣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王立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赵志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牛耀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Durham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周长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杨岳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2] 西藏南部冈底斯岩基花岗岩时代与岩石成因[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7) : 849 - 871纪伟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吴福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锺孙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刘传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3] 拉萨地体东南缘的多期深熔作用及动力学[J]. 岩石学报, 2008, 24 (07) : 1539 - 1551王金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泽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石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4] 冈底斯南缘变形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新特提斯洋早侏罗世俯冲作用的证据[J]. 岩石学报, 2007, (06) : 1347 - 1353张宏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徐旺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郭建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宗克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蔡宏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藏南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的时代、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证据[J]. 岩石学报, 2007, (02) : 493 - 500李皓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钟孙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王彦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朱弟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杨进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宋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刘敦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吴福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 [6]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中的石榴辉石岩——印度大陆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至80~100km深度的证据[J]. 地质通报, 2007, (01) : 1 - 12张泽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郑来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金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赵旭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石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7] 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早期碰撞过程与动力学模型——来自西藏冈底斯新生代火成岩证据[J]. 地质学报, 2006, (09) : 1233 - 1248侯增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地质研究所莫宣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地质研究所高永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家庄经济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地质研究所杨志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地质研究所董国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冈底斯岩浆带中段岩浆混合作用:来自花岗杂岩的证据[J]. 岩石学报, 2006, (04) : 835 - 844董国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莫宣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志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弟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亮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9] 冈底斯造山带的时空结构及演化[J]. 岩石学报, 2006, (03) : 521 - 533潘桂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莫宣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侯增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朱弟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王立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李光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赵志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耿全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廖忠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 [10] 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J].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3) : 281 - 290莫宣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董国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志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周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邱瑞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风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