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洞庭湖平原区洪灾形成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

被引:5
作者
陈国金
机构
[1] 湖北省地质学会
关键词
江汉—洞庭湖平原区; 洪灾; 地质环境; 防洪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87 [防洪工程];
学科分类号
081504 ;
摘要
江汉—洞庭湖平原区洪灾的形成发展与地质作用有密切关系,开展该地区洪灾形成与防治的环境地质研究,避免发生区域性重大洪灾是防洪和环境灾害地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对江汉—洞庭湖平原区地质环境背景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4种地质作用及其对洪灾形成的影响和控制,采用重复水准测量法、GPS定点监测法得出了现代构造沉降速率的量化数据,提出了地质作用条件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水沙重新分配的防洪减灾思路与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长江防洪地图集.[M].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编;.科学出版社.2001,
[2]  
对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思考.[M].中国民主促进会议政调研部编;.开明出版社.1999,
[3]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M].许厚泽;赵其国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4]  
中国江河防洪丛书.[M].洪庆余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5]   构造沉降对近代洞庭湖区演变的贡献——答李春初先生对《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质疑 [J].
梁杏 ;
张人权 ;
皮建高 ;
张国梁 .
海洋与湖沼, 2001, (06) :690-696
[6]   中国大陆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加剧及其环境影响 [J].
张人权 ;
梁杏 ;
杨巍然 ;
曹伯勋 ;
李振华 ;
朱海之 ;
邱家骧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8, (05) :5+7-10+55
[7]  
江汉—洞庭湖平原区构造沉降GPS监测与专题研究报告..陈国金;朱干章;等;..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