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浅析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6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宏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穆贵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海石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督监理技术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张正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二录井分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海石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监督监理技术公司
[3]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二录井分公司
来源: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砂岩储层;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裂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等资料,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与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孔隙结构差、物性差、压力敏感性强、裂缝发育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在概括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对其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储层的形成机理,认为: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最基本因素;成岩作用对其影响具有双重性;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可作为裂缝性低渗透砂岩储层的主要渗流通道。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下白垩统泉头组4段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 古地理学报, 2010, 12 (04) : 480 - 48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朱筱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张思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发展源于改革 跨越来自创新——延长石油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与发展[J]. 现代企业, 2008, (11) : 8 - 10沈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
- [3] 试论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岩性油藏分析的几项地质关键技术[J]. 岩性油气藏, 2007, (04) : 27 - 33毛明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杨亚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张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4] 超低渗储层分类方法探讨[J]. 岩性油气藏, 2007, (04) : 51 - 56杨秋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李爱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孙燕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崔攀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5]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6—8特低渗透储层微裂缝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07, (04) : 40 - 4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素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姚卫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卢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6]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与展望[J]. 岩性油气藏, 2007, (03) : 126 - 130王道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付金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雷启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罗安湘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 [7] 论低渗透储层的分类与评价标准——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 岩性油气藏, 2007, (03) : 28 - 31+53赵靖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吴少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武富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 [8] 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低渗透油藏形成机制[J]. 岩性油气藏, 2007, (02) : 57 - 61宋立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李本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王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9] 低渗透油田富集区预测技术研究——以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例(为《岩性油气藏》创刊而作)[J]. 岩性油气藏, 2007, (01) : 21 - 2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地应力对煤储层渗透性影响的机理研究[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5, (02) : 30 - 32连承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李汉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