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北云蒙山变质核杂岩南东侧剥离断层带的构造热演化

被引:14
作者
王巧云 [1 ]
颜丹平 [2 ]
苏本勋 [3 ]
周密 [2 ]
胡瑞忠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云蒙山变质核杂岩; 河防口低角度正断层; 电子探针测试; 韧性变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P54 [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4 ;
摘要
以云蒙山变质核杂岩东侧的河防口低角度正断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矿物(黑云母)的变形特征和形成环境分析,获得了该断层带上的构造热演化环境:温度为780-860℃,压力约为7.3×108-8.6×108Pa。提出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成因机制是,在区域伸展背景下,处于半固结状态的云蒙山花岗岩在东南侧卷入河防口-水峪伸展型韧性剪切带,使花岗岩发生中高温条件的韧性变形;之后,该韧性剪切带在隆升过程中不断向浅层次过渡,形成了一些浅层次的脆性伸展变形构造。
引用
收藏
页码:448 / 4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构造体制转折是岩石圈尺度的行为 [J].
邵济安 ;
张履桥 ;
牟保磊 .
地质通报, 2004, (Z2) :973-979
[2]   北京云蒙山岩浆杂岩体的岩石学和构造变形特征 [J].
姬广义 ;
汪洋 ;
孙永华 .
北京地质, 2004, (03) :1-11
[3]   燕山地区侏罗纪-白垩纪岩浆活动特征及其与造山演化的关系 [J].
汪洋 ;
姬广义 ;
邓晋福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 (04) :344-349
[4]   辽南庄河地区夹河山韧性剪切带构造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 [J].
于海峰 ;
董万德 ;
何振清 ;
郝永利 .
地质通报, 2002, (07) :392-396
[5]   变质核杂岩的定义、类型及构造背景 [J].
G.A.Davis ;
郑亚东 .
地质通报, 2002, (Z1) :185-192
[6]   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伸展盆地的结构、演化和成因 [J].
孟庆任 ;
胡健民 ;
袁选俊 ;
靳久强 .
地质通报, 2002, (Z1) :224-231
[7]   中蒙边界中生代推覆-伸展递进转换及地壳尺度的切向剪切 [J].
王涛 ;
郑亚东 .
地质通报, 2002, (Z1) :232-237
[8]   燕山地区燕山期的挤压与伸展作用 [J].
马寅生 ;
崔盛芹 ;
曾庆利 ;
吴满路 .
地质通报, 2002, (Z1) :218-223
[9]   冀晋辽地区燕山期强过铝质侵入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J].
汪洋 ;
邓晋福 .
地质通报, 2002, (Z1) :270-276
[10]   北京云蒙山地区挤压-伸展体系构造特征及其岩石组构的动力学分析 [J].
朱大岗 ;
崔盛芹 ;
吴珍汉 ;
马寅生 ;
冯向阳 .
地球学报, 2000, (04) :337-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