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12
作者
林雄 [1 ,2 ]
侯中健 [1 ]
田景春 [1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三叠统; 嘉陵江组; 储层; 成岩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对四川盆地嘉陵江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岩芯观察、薄片鉴定,进而进行准确定名并按成岩作用是否对孔缝形成有利及对油气生、运、储是否有贡献,将成岩作用划分出建设性成岩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膏溶、岩溶作用,构造破裂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压实、收缩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强重结晶作用,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溶孔及裂缝的充填作用)两种成岩作用。同时对孔隙成因作出分析,且找出岩石学方面的证据。依据镜下薄片鉴定与有机地化手段相结合,对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成岩作用作详细研究,并对成岩演化史进行恢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成岩作用形成成岩期次及与孔隙演化关系,对嘉陵江组成岩作用取得了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为全新认识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储集空间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175 +175-1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储层特征研究 [J].
朱其 ;
李国蓉 ;
乔占峰 ;
王鑫 ;
许维武 .
四川地质学报, 2008, (01) :30-34
[2]   磨溪气田嘉二段陆表海型台地内沉积微相研究 [J].
谭秀成 ;
邹娟 ;
李凌 ;
周彦 ;
罗冰 ;
刘宏 ;
姚宴波 ;
林建平 .
石油学报, 2008, (02) :219-225
[3]   川中磨溪构造下三叠统嘉二段储集物性及其控制因素 [J].
黄文明 ;
刘树根 ;
张长俊 ;
张志敬 ;
刘庆松 ;
曾东方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35-142
[4]   川中-川南过渡带嘉二段成岩作用及其储层发育 [J].
周跃宗 ;
雷卞军 ;
赵永刚 ;
周晓东 ;
周慧成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6, (02) :11-15+5
[5]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特征 [J].
王维斌 ;
苟洪才 ;
邱彬 ;
高平 .
天然气工业, 2005, (10) :54-56+9-10
[6]   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运聚规律与成藏 [J].
李延钧 ;
李其荣 ;
杨坚 ;
朱晓惠 ;
王廷栋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5) :20-24
[7]   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成藏期的确定 [J].
李其荣 ;
王廷栋 ;
李延钧 ;
宋华清 ;
杨坚 .
天然气工业, 2005, (07) :8-10+12
[8]   川西南犍为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 [J].
曹剑 ;
谭秀成 ;
陈景山 .
高校地质学报, 2004, (03) :429-439
[9]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郭正吾等著, 1996
[10]  
Facies architecture of an Early Jurassic carbonate platform slope(Jbel Bou Dahar,High Atlas, Morocco). Blomeier D P G,Reijmer J J G. J.of Sedimentary Research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