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老红砂”的成因及其地质地理意义

被引:9
作者
陈伟光
张虎男
机构
[1] 广东省地震局
关键词
老红砂; 分选; 再论; 晚更新世; 概率累积曲线; 粒度概率图; 第四纪地层; 砂层; 风化壳; 海侵层; 大理冰期; 地理意义;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187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研究"老红砂"有较大困难。一是在地层中较难找到微生物化石、遗体以及其它有代表性的标志物;二是它常常直接覆盖在新生代以前的地层之上,看不出它与其他第四纪地层的接触关系。此外,"老红砂"在地表的露头又多属于湿热气候下经过强烈风化淋溶的红色堆积风化壳,宏观上貌似华南沿海地区的花岗岩类残积风化壳,在海南岛等地还容易与时代较老的"北海组"地层(棕红色或砖红色砂砾层)相混。这种种外貌特征,都增加了识别和研究"老红砂"地层的困难。
引用
收藏
页码:247 / 25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粤东沿海“老红砂”的成因及利用改造问题 [J].
宗永强 ;
李平日 .
热带地理, 1985, (03) :186-193
[2]   闽南粤东沿海“老红砂”沉积成因和时代的探讨 [J].
张虎男 ;
姚庆元 ;
赵希涛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5, (01) :47-57
[3]   广东潮汕地区沉积盆地发育的若干特征 [J].
陈伟光 .
华南地震, 1984, (02) :20-30
[4]   福建省莆仙平原——兴化湾的发育演变与地震活动 [J].
陈园田 ;
刘玉森 ;
姚庆元 ;
刘启明 ;
赵勇 .
华南地震, 1983, (03) :33-42
[5]   闽南粤东沿海晚第四纪地层与新构造运动的年代学研究 [J].
张景文 ;
李桂英 ;
赵希涛 .
地震地质, 1982, (03) :27-36+83
[6]   闽南沿海全新世地质年代学研究附视频 [J].
陈承惠 ;
黄宝林 ;
王明亮 .
台湾海峡, 1982, (02) :64-73
[7]   我国东部第四纪海侵地层的初步研究 [J].
汪品先 ;
闵秋宝 ;
卞云华 ;
成鑫荣 .
地质学报, 1981, (01) :1-13
[8]   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海面升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J].
王靖泰 ;
汪品先 .
地理学报, 1980, (04) :2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