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弃耕地建设人工草地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4
作者
祁迎林
刘晓琼
李岩
机构
[1] 青海省海西州草原站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弃耕地; 种草; 效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在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的弃耕地以苜蓿混播为主的方法建设人工草地,结果表明:人工草地中优良牧草比例明显增加,可食牧草的比例达77.58%,较对照(16.31%)提高3.8倍,产草量较天然草地提高51.9倍;土壤盐分含量由2000年的1.518%下降到2002年的0.128%~0.087%;混播苜蓿的投入产出比为3.17,平均每年的纯收入为3173.33元/公顷,试验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16 +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柴达木盆地海西州弃耕地盐渍化特征及其治理 [J].
牛东玲 ;
王启基 .
土壤通报, 2002, (05) :329-331
[2]   生物措施对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效应分析 [J].
李海英 ;
彭红春 ;
牛东玲 ;
王启基 .
草地学报, 2002, (01) :63-68
[3]   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紫花苜蓿生物量季节动态 [J].
彭宏春 ;
牛东玲 ;
李晓明 ;
杨慧青 ;
祁迎林 ;
费迎霞 .
草地学报, 2001, (03) :218-222+242
[4]   柴达木盆地弃耕地盐渍状况的主分量分析 [J].
牛东玲 ;
彭宏春 ;
王启基 ;
尕切江 ;
李晓明 ;
扬慧青 ;
仓生海 ;
祁迎林 .
草业学报, 2001, (02) :39-46
[5]   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的耦合与模型 [J].
任继周,贺达汉,王宁,朱兴运,李镇清 .
草业学报, 1995, (02) :11-19
[6]  
柴达木盆地开发与可持续发展[M].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周立,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