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中新世南海珍贝-黄岩海山岩浆活动及其演化: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被引:35
作者
王叶剑 [1 ,2 ]
韩喜球 [1 ]
罗照华 [3 ]
邱中炎 [1 ,2 ]
丁巍伟 [1 ]
李家彪 [1 ]
高水土 [1 ]
陈荣华 [1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学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2] 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粗面岩; 地球化学特征; 年代学; 珍贝海山; 黄岩海山; 南海海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南海海盆15°N附近呈东西向展布的珍贝-黄岩海山被认为是32~17 Ma前南海海盆的残留扩张中心。对采自黄岩海山的两个火山岩样品(9DG,9DG-2)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两个样品的SiO2含量分别为60.3%和63.6%,Al2O3含量分别为17.56%和17.55%,TiO2含量分别为0.48%和0.31%,碱度率分别为3.88和3.62。根据岩石学和岩石化学分类,样品属碱性系列的粗面岩。对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岩石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型配分型式,轻重稀土总量比(∑c(LREE)/∑c(HREE))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镧镱比((La/Yb)N)分别高达17.22和27.23,并具有铕负异常和锶、磷、钛亏损的特点。样品9DG的锶-钕-铅同位素分析结果为锶-87的含量与锶-86的含量之比值为0.704 183,钕-143的含量与钕-144的含量之比值为0.512 827,铅-206的含量与铅-207的含量之比值为18.686 68,铅-207的含量与铅-204的含量之值为15.679 62,铅-208的含量与铅-204的含量之比值为39.002 61,表明初始岩浆来自软流圈地幔,具有与珍贝海山玄武岩相似的同位素组成。经钾-氩法测年,粗面岩的年龄为(7.77±0.49)Ma,略晚于珍贝海山玄武岩的年龄[(9.1±1.29)10.0±1.80Ma],属于南海扩张期后晚中新世火山活动的产物。对比珍贝海山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认为两者有相同的岩浆源区,但是它们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过程,在晚中新世期间珍贝-黄岩海山可能有地幔柱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研究 [J].
鄢全树 ;
石学法 ;
王昆山 ;
卜文瑞 ;
肖龙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1) :56-71
[2]   南海玄武岩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 [J].
王贤觉 ;
吴明清 ;
梁德华 ;
印爱武 .
地球化学, 1984, (04) :332-340
[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M]. 科学出版社 , 赵振华著, 1997
[4]  
SINCLAS: standard igneous norm and volcanic rock classification system[J] . Computers and Geosciences . 2002 (5)
[5]  
Elemental and Sr isotope variations in basic lavas from Iceland and the surrounding ocean floor[J] . D. A. Wood,J. -L. Joron,M. Treuil,M. Norry,J. Tarney.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79 (3)
[6]  
南海地球科学研究报告. 金翔龙主编. 东海海洋 . 1989
[7]  
Mag-matism in the ocean basin. SUN S S,MCDONOUGH W F.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