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研究

被引:37
作者
鄢全树 [1 ]
石学法 [1 ]
王昆山 [1 ]
卜文瑞 [1 ]
肖龙 [2 ]
机构
[1]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新生代碱性玄武岩; Dupal异常; 海南地幔柱; 南海海盆; 地球化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5 [];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海海盆玄武质岩石的全岩K-Ar年龄为7.9~3.8Ma,为南海扩张停止(15.5Ma)后、晚中新世以来的板内火山作用的产物,可与其周边地区(如雷琼半岛、南海北缘及中南半岛等)同期火山作用的岩石成因和源区性质进行对比研究.在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基础上,从中挑选出了新鲜的玄武质岩石,并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玄武岩属于碱性玄武岩浆系列,具有OIB型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特点,形成岩浆的部分熔融作用程度较低,岩浆在上升期间或在高位岩浆房中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和堆晶作用.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南海地幔存在不均一性,岩浆源区性质为EM2与DMM的二端员混合模式,其中EM2为来自地幔柱物质的富集端员,DMM端员为大洋软流圈或岩石圈亏损地幔;Pb同位素特征显示本区存在Dupal异常,结合北冰洋Gakkel脊新发现的Dupal异常,表明此异常并非只限于南半球.从Sr-Nd-Pb同位素变异图解中可见,南海与雷琼半岛、南海北缘以及中南半岛地区可能具有相似的地幔源区特征,与中国华北及东北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南海海盆晚中新世以来的玄武岩为海南地幔柱提供了地球化学制约.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7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海南地幔柱与南海形成演化附视频 [J].
鄢全树 ;
石学法 .
高校地质学报, 2007, (02) :311-322
[2]   广东三水盆地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兼论火山岩性质的时空演化和南海形成的深部过程 [J].
肖龙 ;
周海民 ;
董月霞 ;
曾广策 ;
王方正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1) :72-81
[3]   广西北海涠洲岛(含斜阳岛)第四纪玄武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源区特征 [J].
李昌年 ;
王方正 ;
钟称生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5, (01) :1-11
[4]   中国东北长白山火山的起源:地震层析成像证据 [J].
赵大鹏 ;
雷建设 ;
唐荣余 .
科学通报, 2004, (14) :1439-1446
[5]   大南海地区新生代板块构造活动 [J].
姚伯初 ;
万玲 ;
吴能友 .
中国地质, 2004, (02) :113-122
[6]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J].
翟明国 ;
朱日祥 ;
刘建明 ;
孟庆任 ;
侯泉林 ;
胡圣标 ;
李忠 ;
张宏福 ;
刘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13-920
[7]   北部湾玄武岩地幔源区性质的地球化学示踪及其构造环境 [J].
贾大成 ;
丘学林 ;
胡瑞忠 ;
卢焱 .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02) :30-39
[8]   玄武岩类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的Th/Hf-Ta/Hf图解判别 [J].
汪云亮 ;
张成江 ;
修淑芝 .
岩石学报, 2001, (03) :413-421
[10]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幕式裂陷的动力过程及10Ma以来的构造事件 [J].
李思田 ;
林畅松 ;
张启明 ;
杨士恭 ;
吴培康 .
科学通报, 1998, (08) :79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