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潜热通量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王宏娜 [1 ,2 ]
陈锦年 [1 ,2 ,3 ]
左涛 [1 ,2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开放实验室
[3]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季风爆发; 统计分析; 潜热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6 [海洋与大气的相互关系]; P425 [风];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OAFlux热通量资料和ERA-Interim高度场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区域潜热通量的变化与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了热带印度洋潜热通量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2月热带印度洋区域的潜热通量与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当2月热带印度洋区域潜热通量较常年偏多(少)时,当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早)。当2月热带印度洋的潜热通量异常偏多(少)时,海洋向大气释放更多(少)的潜热,潜热通量通过对流凝结作用对大气加热形成大气热源,再通过大气环流逐渐影响2—4月的高度场,使得南海上空的850 hPa高度场出现异常偏高(低),即副热带高压偏强(弱)。异常强(弱)的副热带高压结合孟加拉湾弱(强)的异常西南风,造成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早)。因此可以认为热带印度洋2月的潜热通量变化是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1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热力适应、过流、频散和副高 Ⅱ.水平非均匀加热与能量频散 [J].
刘屹岷 ;
吴国雄 ;
宇如聪 ;
刘新 .
大气科学, 2001, (03) :317-328
[22]   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因子的诊断研究 [J].
陈隽 ;
金祖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1, (01) :19-32
[23]   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合成分析 [J].
徐海明 ;
何金海 ;
周兵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1) :10-22
[24]   关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大尺度特征及其机制的讨论 [J].
何金海 ;
徐海明 ;
周兵 ;
王黎娟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4) :333-344
[25]   印度洋海温异常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大气中的两级热力适应 [J].
吴国雄 ;
刘平 ;
刘屹岷 ;
李伟平 .
气象学报, 2000, (05) :513-522
[26]   伴随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大尺度大气环流演变 [J].
李崇银 ;
屈昕 .
大气科学, 2000, (01) :1-14
[27]   南海及其邻近地区夏季风爆发的特征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J].
陈隆勋 ;
刘洪庆 ;
王文 ;
王予辉 ;
山崎信雄 .
气象学报, 1999, (01) :17-19+22-27+29-30
[28]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气候特征 [J].
刘霞 ;
谢安 ;
叶谦 .
热带气象学报, 1998, (01) :29-38
[29]   亚洲季风气候若干问题研究近况 [J].
李崇银 .
热带气象, 1988, (03) :20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