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民真的从“新农合”中受益了吗

被引:16
作者
卢洪友
刘丹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新农合; 边际受益归宿; 受益分配; 贫困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R197.1 [医疗服务制度];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基本公共服务受益均等化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应有效地保障贫困地区的农民大致均等地享受该服务。本文运用边际受益归宿分析技术,实证测度了2007-2011年中国244个地级市(州)的新农合边际受益率,来探究贫困地区的农民是否真的从新农合中受益。研究发现:第一,与富裕地区相比,贫困地区的新农合边际受益率更高。2007-2011年,最贫困地区的新农合边际受益率分别为1.287 8、1.179 3、1.065 9、0.985 7和1.202 7,最富裕地区的新农合边际受益率分别为0.751 8、0.671 6、0.597 6、0.888 8和0.922 9。第二,从动态角度观察,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新农合边际受益率的差值在逐渐缩小。2007年,最贫困地区和最富裕地区的新农合边际受益率相差0.536 0,2011年,这一差值缩小为0.279 8。第三,传统的平均受益分析低估了贫困地区的新农合受益水平。以2007年为例,通过平均受益分析得到的最贫困地区的受益份额为24.20%,而边际受益归宿分析结果显示,最贫困地区从整体新农合受益提高中增加的受益份额达到了32.20%,较平均受益份额高出8个百分点,亦即,贫困地区的农民从新农合服务的扩张中可以获得更大的受益,在新农合服务的缩减中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本文的结论表明,国家在新农合中"亲贫"的政策倾向更多地惠及了贫困地区,新农合的受益均等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保证贫困地区的农民在更大程度上受益,政府应实施"精准医保扶贫",加大新农合投入;多元化新农合服务供给渠道,加强地区间协调配合;优化新农合资源配置,完善对地方政府和相关官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贫困地区新农合的生产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均等化水平实证研究——基于公共财政视角 [J].
仇晓洁 ;
李聪 ;
温振华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13, (03) :70-76
[2]   政府救助能够帮助低收入群体走出贫困吗?——基于1989—2009年CHNS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卢盛峰 ;
卢洪友 .
财经研究, 2013, 39 (01) :4-16
[3]   谁从增加的财政转移支付中受益——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卢洪友 ;
陈思霞 .
财贸经济, 2012, (04) :24-32
[4]   论社会风险应对中财政责任的限度 [J].
叶姗 .
社会科学, 2012, (02) :121-131
[5]   “新农合”:经济绩效还是健康绩效? [J].
程令国 ;
张晔 .
经济研究, 2012, 47 (01) :120-133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状况及参合农民对其的满意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郊县地区为例 [J].
许朗 ;
吕兵 .
中国农村观察, 2010, (04) :63-73+80+97
[7]   基于DEA方法的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效率评价 [J].
朱玉春 ;
唐娟莉 ;
刘春梅 .
软科学, 2010, 24 (03) :37-43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J].
朱信凯 ;
彭廷军 .
管理世界, 2009, (01) :79-88
[10]   应用DEA方法评测中国各地区健康生产效率 [J].
张宁 ;
胡鞍钢 ;
郑京海 .
经济研究, 2006, (07) :9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