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落与青年“重嵌”社会的理路探索

被引:11
作者
江虹
林滨
机构
[1]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新部落; 原子化个体; 趣缘; 情感; 在一起;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7.0022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个体化社会中,青年人呈现"原子化"的生存状态,新部落实质上是青年个体重返共同体的新尝试。但这种重返并不是形式上返回到原始部落,而是一种螺旋式返回:以趣缘为纽带,同时结合了传统形式和现代技术的一种新型部落,在组织结构、联结纽带、交往内容和参与模式方面都与传统青年组织存在差异,呈现出平等性、互动性、自目的性和情感性特征。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型群体组织,新部落吸引了一大批青年人,通过聚集、互动,让原子化的个体重新"在一起"。在情感共享中促进社会的团结,在趣缘互动中促进青年的社会化,必然会对个体及社会的整合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全民直播的隐喻:后现代视角下青年重建社群的尝试 [J].
戴斯敏 ;
曲天谣 ;
杜子程 .
青年探索, 2017, (03) :5-15
[2]   自目的性和部落主义:消费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 [J].
王宁 .
人文杂志, 2017, (02) :103-111
[4]   初级群体与青年大学生的情感支持 [J].
何涛 ;
宋敏 .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 17 (04) :8-11+19
[5]   青年趣缘群体符号边界的建构——以XZ户外俱乐部为例 [J].
宁晶 ;
许放明 .
当代青年研究, 2016, (01) :34-40
[6]   论当代青年自我认同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基于个体化理论的研究视角 [J].
吕梦醒 .
甘肃社会科学, 2015, (04) :57-60
[7]   生存困境与情感救赎——李泽厚“情本体论”探析 [J].
牟方磊 .
中国文学研究, 2015, (01) :20-25
[8]   早期萨特的情感理论:方法与问题 [J].
徐法超 .
肇庆学院学报, 2014, 35 (06) :9-14
[9]   网络时代青年社会化的自我实现 [J].
王大春 ;
高军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 30 (03) :100-102
[10]   对米歇尔·马费索利后现代部落理论的研究 [J].
许轶冰 ;
波第于贝尔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01)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