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落与青年“重嵌”社会的理路探索

被引:11
作者
江虹
林滨
机构
[1]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新部落; 原子化个体; 趣缘; 情感; 在一起;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7.0022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个体化社会中,青年人呈现"原子化"的生存状态,新部落实质上是青年个体重返共同体的新尝试。但这种重返并不是形式上返回到原始部落,而是一种螺旋式返回:以趣缘为纽带,同时结合了传统形式和现代技术的一种新型部落,在组织结构、联结纽带、交往内容和参与模式方面都与传统青年组织存在差异,呈现出平等性、互动性、自目的性和情感性特征。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型群体组织,新部落吸引了一大批青年人,通过聚集、互动,让原子化的个体重新"在一起"。在情感共享中促进社会的团结,在趣缘互动中促进青年的社会化,必然会对个体及社会的整合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网络时代趣缘文化传播的兴起[N]. 蔡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 (A07)
[12]  
新型部落的崛起[M]. 新华出版社 , 罗自文, 2014
[13]  
个体化时代的社区福利建设研究[M].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宋梅, 2013
[14]  
来自液态现代世界的44封信[M]. 漓江出版社 , 鲍曼, 2013
[15]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 辽宁民族出版社 , 李美旭, 2006
[16]  
个体化社会[M]. 上海三联书店 , (美)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 2002
[17]   伦理,如何“与‘我们’同在”? [J].
樊浩 .
天津社会科学, 2013, 5 (05) :4-20
[18]   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与乡村社会重建 [J].
张良 .
浙江社会科学, 2013, (03) :4-10+155
[19]   部落游牧性 [J].
米歇尔马费索利 ;
许轶冰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11 (02) :40-44
[20]   想象的共同体:网络游戏虚拟社区与高校亚文化群体的建构 [J].
邓天颖 .
湖北社会科学, 2010, (02) :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