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春玉米产量潜力及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40
作者
王静 [1 ,2 ]
杨晓光 [1 ]
吕硕 [1 ]
刘志娟 [1 ]
李克南 [1 ]
荀欣 [1 ]
刘园 [1 ,3 ]
王恩利 [1 ,4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不详
[4] 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
[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6]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土地与水研究所
[7] 不详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春玉米; 产力潜力; 产量差; 时空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春玉米不同水平产量潜力及各级产量潜力之间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区域制约春玉米生产的限制因素。【方法】以黑龙江省春玉米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当地气候资料、作物生育期、栽培管理措施和土壤资料,使用区域尺度验证后的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分析研究区域春玉米1981—2010年不同水平产量潜力,明确春玉米产量潜力及各级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区域内春玉米产量潜力与玉米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分布趋势一致,西部高于东部,产量潜力年际变化趋势有增有减;春玉米雨养产量分布特征与生长季降水量分布特征相似,表现为中部高于东西部的趋势,降水量愈少的地区,雨养产量低且稳产性愈差;最近30年研究区域82%的站点雨养产量呈下降趋势,雨养产量的不稳定性远高于产量潜力的不稳定性,气候土壤生产力区域特征为西部齐齐哈尔和绥化地区最低。近30年因降水变化造成的产量差呈增加趋势,表明生长季干旱发生风险加大。【结论】降水是制约黑龙江省西部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可通过灌溉提高产量;中部伊春地区、通河地区和牡丹江地区,水分不是限制春玉米产量的因素,提高产量的途径是改良土壤条件及优化栽培管理措施;在雨养条件下,东部的三江平原通过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可提高产量16%—22%。
引用
收藏
页码:1914 / 192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APSIM玉米模型在东北地区的适应性
    刘志娟
    杨晓光
    王静
    吕硕
    李克南
    荀欣
    王恩利
    [J]. 作物学报, 2012, 38 (04) : 740 - 746
  • [2]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主要作物典型物候期变化趋势分析
    李正国
    杨鹏
    唐华俊
    吴文斌
    陈仲新
    周清波
    邹金秋
    张莉
    [J].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20) : 4180 - 4189
  • [3] 基于决策树的黑龙江省旱耕地分类
    殷世平
    刘丹
    郭立峰
    朱海霞
    [J]. 自然灾害学报, 2011, 20 (01) : 92 - 96
  • [4] 黑龙江省玉米单产水平现状与发展策略
    张研
    钱春荣
    [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07) : 155 - 160
  • [5]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分析Ⅲ.中国北方地区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种植制度界限的可能影响
    李克南
    杨晓光
    刘志娟
    王文峰
    陈阜
    [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0) : 2088 - 2097
  • [6] 黑龙江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杨重一
    庞士力
    孙彦坤
    [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03) : 75 - 78
  • [7] 基于WOFOST模型的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评价
    王涛
    吕昌河
    于伯华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3) : 475 - 487
  • [8]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土壤养分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李玉影
    刘双全
    刘颖
    张明怡
    姬景红
    韩光
    史俊琴
    [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02) : 25 - 28
  • [9] 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严重低温冷害及种植布局的影响
    赵俊芳
    杨晓光
    刘志娟
    [J]. 生态学报, 2009, 29 (12) : 6544 - 6551
  • [10]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东北三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J]. 刘志娟,杨晓光,王文峰,李克南,张晓煜.应用生态学报.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