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春玉米产量潜力及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40
作者
王静 [1 ,2 ]
杨晓光 [1 ]
吕硕 [1 ]
刘志娟 [1 ]
李克南 [1 ]
荀欣 [1 ]
刘园 [1 ,3 ]
王恩利 [1 ,4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不详
[4] 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
[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6]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土地与水研究所
[7] 不详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春玉米; 产力潜力; 产量差; 时空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春玉米不同水平产量潜力及各级产量潜力之间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区域制约春玉米生产的限制因素。【方法】以黑龙江省春玉米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当地气候资料、作物生育期、栽培管理措施和土壤资料,使用区域尺度验证后的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分析研究区域春玉米1981—2010年不同水平产量潜力,明确春玉米产量潜力及各级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区域内春玉米产量潜力与玉米生长季内日照时数分布趋势一致,西部高于东部,产量潜力年际变化趋势有增有减;春玉米雨养产量分布特征与生长季降水量分布特征相似,表现为中部高于东西部的趋势,降水量愈少的地区,雨养产量低且稳产性愈差;最近30年研究区域82%的站点雨养产量呈下降趋势,雨养产量的不稳定性远高于产量潜力的不稳定性,气候土壤生产力区域特征为西部齐齐哈尔和绥化地区最低。近30年因降水变化造成的产量差呈增加趋势,表明生长季干旱发生风险加大。【结论】降水是制约黑龙江省西部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可通过灌溉提高产量;中部伊春地区、通河地区和牡丹江地区,水分不是限制春玉米产量的因素,提高产量的途径是改良土壤条件及优化栽培管理措施;在雨养条件下,东部的三江平原通过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可提高产量16%—22%。
引用
收藏
页码:1914 / 192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21] 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的区域分异
    程叶青
    张平宇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6) : 131 - 137
  • [22] 基于PS123作物生长模型的黑龙江海伦市玉米生产潜力计算
    吴绍洪
    靳京
    戴尔阜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8) : 93 - 97
  • [23] 基于遥感和作物生长模型的作物产量差估测
    王纯枝
    宇振荣
    辛景峰
    Driessen P.M
    刘云慧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7) : 84 - 89
  • [24] 近年黑龙江省春旱频繁发生的研究分析
    王萍
    李廷全
    闫平
    姜丽霞
    石剑
    杨晓强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3) : 95 - 98
  • [25] 作物生产潜力研究进展
    李三爱
    居辉
    池宝亮
    [J]. 中国农业气象, 2005, (02) : 106 - 111
  • [2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候变暖的初步分析
    潘华盛
    张桂华
    徐南平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3) : 348 - 355
  • [27] APSIM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沈禹颖
    南志标
    Bill Bellotti
    Michael Robertson
    陈文
    邵新庆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8) : 1027 -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