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罪立法新动向之思考——兼议行贿罪废除论

被引:18
作者
刘春花
机构
[1] 江苏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行贿犯罪; 立法因果论; 司法效果论; 污点证人豁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92 [贪污贿赂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2015年8月出台的《刑法修正案(九)》加大了对行贿犯罪的处罚力度,我国对行贿犯罪"立法从严""司法从宽"的悖论更加凸显。从立法因果论出发应当严惩行贿犯罪,从司法效果论出发则应宽宥行贿犯罪,解决这一悖论,不应作"非宽即严"的简单取舍,而应"宽严相济",既坚持严惩行贿犯罪的立场,又采取措施走出受贿犯罪难以查处的困境。要从刑事实体法上调整行贿罪的刑罚结构,严密行贿罪法网,同时在刑事程序法中构建腐败犯罪"污点证人豁免"制度。对于反腐败而言,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才是治本之策。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行政处罚与刑罚交错适用之困境与出路——从“永帮公司诉枣庄国税局税务行政处罚案”展开 [J].
吴振宇 .
当代法学, 2013, 27 (05) :50-58
[12]   行贿罪量刑规制的实证分析 [J].
董桂文 .
法学, 2013, (01) :152-160
[13]   从立法和司法层面加大对行贿罪的惩治力度 [J].
谢望原 ;
张宝 .
人民检察, 2012, (12) :22-27
[14]   行贿犯罪查处的困境与解决途径 [J].
肖洁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 (08) :95-101
[15]   受贿罪立法问题研究 [J].
张智辉 .
法学研究, 2009, 31 (05) :164-174
[16]   建立我国污点证人豁免制度的实证分析——以贿赂案件为例 [J].
屈新 ;
梁松 .
证据科学, 2008, 16 (06) :699-712
[17]   行贿能否与受贿同罚 [J].
卢勤忠 .
人民检察, 2008, (14) :55-56
[18]   建构我国污点证人刑事责任豁免制度 [J].
汪海燕 .
法商研究, 2006, (01) :24-30
[19]   试论加大对行贿犯罪打击力度的反腐战略 [J].
刘大生 .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01)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