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阶层抗争的网络影像反讽研究

被引:3
作者
彭华新 [1 ,2 ]
机构
[1]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2]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网络影像; 阶层符号; 影像反讽; 社会阶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13 [社会阶层、利益集团理论];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050302 ;
摘要
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氛围中,影像具备独有特质,比如直观、隐晦、娱乐,这些特质使其在个体化的互动交流中极受欢迎,逐渐成为与文字地位齐平的表意符号,也正是因为这些特质与个体化、平等化的生存基础,形成了"网络影像"的特指范畴。从网络影像的主体性分析,可以探索网络影像为什么是一种社会抗争。由于社交媒体使用者的阶层多元化,影像表达往往是与符号表面相反的意义,从经验材料分析中可以发现,相反的意义往往是一种"抗争"关系。符号工具和话语路径是策略研究的两个方面,阶层符号的意义生产、表达、接收、再表意,都是隐藏于"反讽"话语之中的,从意识形态、身份和修辞三条路径,可以从宏观到微观较为全面地窥探网络影像阶层反讽的话语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71+127 +127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Visual Rhetoric: Primary Metaphors and Symmetric Object Alignment [J].
Ortiz, Maria J. .
METAPHOR AND SYMBOL, 2010, 25 (03) :162-180
[2]  
Outlines of a Theory of Visual Argument.[J].David S. Birdsell;Leo Groarke.Argumentation and Advocacy.2007, 3-4
[3]  
Picturing irony: The subversive power of photography1..Biljana Scott;.Visual Communication.2004,
[4]  
社会分层的理论逻辑.[M].周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  
如何研究网络人群和社区.[M].库兹奈特.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6]  
符号文体学.[M].莫利涅.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7]  
社会符号学.[M].(英) 霍奇 (Hodge;R.) ; (英) 克雷斯 (Kress;G.) ; 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
[8]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赵毅衡;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  
修辞理论与修辞哲学.[M].邓志勇; 著.学林出版社.2011,
[10]  
反讽时代.[M].赵毅衡;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