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阶层抗争的网络影像反讽研究

被引:3
作者
彭华新 [1 ,2 ]
机构
[1]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2]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网络影像; 阶层符号; 影像反讽; 社会阶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13 [社会阶层、利益集团理论];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050302 ;
摘要
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氛围中,影像具备独有特质,比如直观、隐晦、娱乐,这些特质使其在个体化的互动交流中极受欢迎,逐渐成为与文字地位齐平的表意符号,也正是因为这些特质与个体化、平等化的生存基础,形成了"网络影像"的特指范畴。从网络影像的主体性分析,可以探索网络影像为什么是一种社会抗争。由于社交媒体使用者的阶层多元化,影像表达往往是与符号表面相反的意义,从经验材料分析中可以发现,相反的意义往往是一种"抗争"关系。符号工具和话语路径是策略研究的两个方面,阶层符号的意义生产、表达、接收、再表意,都是隐藏于"反讽"话语之中的,从意识形态、身份和修辞三条路径,可以从宏观到微观较为全面地窥探网络影像阶层反讽的话语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71+127 +127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建构扎根理论.[M].(英) 卡麦兹 (Charmaz;K.) ; 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12]  
话语分析.[M].胡春阳;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3]  
图像理论.[M].(美) 米歇尔;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4]   “单向度”治理、阶层结构与底层抗争 [J].
班涛 .
社会科学文摘, 2017, (09) :68-70
[15]   媒介·空间·事件:观看的“语法”与视觉修辞方法 [J].
刘涛 .
南京社会科学, 2017, (09) :100-109
[17]   视觉文化与社会转型——关于中国问题及其研究范式 [J].
周宪 .
艺术百家, 2012, (05) :7-12
[18]   从网络视频再生产看通俗文化中的微观抗争 [J].
雷蔚真 ;
王珑锟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2, 19 (02) :68-78+112
[19]   反讽: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 [J].
赵毅衡 .
文艺研究, 2011, (01) :18-27
[20]   媒介文化语境下的网络恶搞及其双向归置 [J].
鲍海波 ;
王蓓蓓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9 (04) :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