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

被引:63
作者
赵毅衡
机构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反讽; 文学; 小说; 提喻; 表意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04 [文学创作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西文学中的反讽,一直是文学理论的关键课题,但讨论越多问题越复杂。对反讽的研究,在当代已经扩展为对文学和文化的本质的探讨。当代文学理论把反讽从语言推向符号,集中讨论跨媒介的概念反讽;又推向整个文化和历史,从文学中的"情景反讽"进而讨论大规模的"世界性反讽"。反讽是思想复杂性的标志,是对任何简单化的嘲弄,修辞四体(隐喻—提喻—转喻—反讽)成为任何表意形式演化的途径,而反讽成为形式成熟的标记。已经到达反讽的表意方式,不可能再回到形式的原初,只可能走向更成熟的反讽,走向更新的表意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修辞的复兴.[M].(美) 布斯 (Booth;W.) ; 著.译林出版社.2009,
[2]  
论反讽概念.[M].(丹)索伦·奥碧·克尔凯郭尔著;汤晨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  
“新批评”文集.[M].赵毅衡编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4]  
文学符号学.[M].赵毅衡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5]  
管锥编.[M].钱钟书 著.中华书局.1986,
[6]   Irony and sarcasm in advertisements: Effects of relevant inappropriateness [J].
Lagerwerf, Luuk .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7, 39 (10) :1702-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