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的科普传播

被引:21
作者
张银柱 [1 ]
蒋守龙 [2 ]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 南京汉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
后真相; 自媒体; 科普传播; 客观性; 情感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15 [群众性科学研究工作];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050302 ;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主流媒体的信任度正在逐步降低。如今,越来越多的网民更愿意相信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新闻信息。2016年《牛津英语词典》将"post-truth"(后真相)选为当年的年度词汇,对于科学界而言,这象征着后真相时代的科普传播正式进入大众视野。在后真相时代,科普传播活动欣欣向荣却又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处理好客观性与情感性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科普传播工作者及科普传播受众面前的一道难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1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后真相时代意味着客观性的终结吗 [J].
蓝江 .
探索与争鸣, 2017, (04) :10-13
[2]   科技资源科普化:人才是瓶颈 [J].
范春萍 .
科普研究, 2010, 5 (05) :34-38+54
[3]   论科普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双向度及其辩证关系 [J].
陈玉海 ;
邢怀滨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 26 (09) :101-106
[4]   论“职业化”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途径 [J].
陈相雨 ;
卫欣 .
东南传播, 2010, (03) :29-30
[5]   论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中的形象传播 [J].
陈相雨 ;
李桂芹 .
编辑学报, 2010, 22 (01)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