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油气区地质勘探理论及意义

被引:50
作者
赵政璋 [1 ]
杜金虎 [1 ]
邹才能 [2 ]
胡素云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岩性地层油气藏; 大油气区; 成藏机理; 地质特征; 勘探思路; 勘探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提出并形成了大油气区地质勘探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发现。大油气区是指同一大型构造背景上,由相似成藏条件决定、以某一种类型油气藏为主,纵向上相互叠加、横向上复合连片的大型含油气区,由多个油气藏(田)群或带构成。大型构造背景、良好烃源条件、广泛分布的非均质储集层3要素的有机配置是大油气区形成的关键。大油气区主要发育于陆相坳陷、前陆盆地和海相克拉通盆地的大型构造背景上,含油气面积大、储量规模大;油气藏类型相对单一,多以某一种类型油气藏为主;储集层大面积分布,但以低孔低渗储集层为主,非均质性强;油气分布不受局部构造控制,无统一油气水界面,油气水性质变化大。根据储集层岩类将大油气区划分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3大类,进一步划分为低孔渗碎屑岩岩性型、山前复杂高陡深层构造型、碳酸盐岩岩溶地层型、碳酸盐岩台缘礁滩型、火山岩地层型等5个亚类大油气区,并形成了集地震、钻井、测井、试油于一体的针对性关键配套技术。大油气区勘探强调"整体研究、整体勘探、整体控制"3个整体的勘探思路和"勘探开发一体化、上产增储一体化"两个一体化勘探评价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勘探开发整体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513 / 5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