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次强飑线过程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的中尺度风场结构分析

被引:28
作者
庄薇 [1 ,2 ]
刘黎平 [1 ]
薄兆海 [3 ]
肖艳娇 [4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 大连市气象台
[4]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关键词
飑线; 双多普勒雷达; 三维风场; 反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 [中小尺度天气现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新疆乌鲁木齐和五家渠的双多普勒雷达同步观测资料与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结合多种气象资料(1 min间隔的地面自动站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场资料等),综合分析了2005年6月26日新疆乌鲁木齐附近一次强飑线过程。其流场特征是低层存在明显的辐合线,中层辐合,高层辐散。中低层的风场辐合使旧回波右侧(西南侧)一定距离处依次生成新回波并与旧回波合并,对流单体间的辐合线促使其迅速合并,是飑线发展的重要原因。对流单体间的合并是从中层开始的,然后扩展到低层。在低层对流单体合并后,飑线前部有一明显的辐合线,入流区、大的回波强度梯度区和弱回波区非常明显;同时,不同发展阶段的风场配置有明显的不同,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在多单体风暴中同时存在。本次飑线过程中低层是东南风的入流气流,与对流带后部的西北风气流相遇后向上倾斜上升,在中高层形成飑前砧状云,这与国内外中纬度飑线的结构基本一致,但本次飑线过程只有前缘强烈的对流区,没有尾随的层状云降水。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及其反演的风场很好地揭示了该飑线的发生、发展、爆发过程及其回波和风场的空间结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224 / 2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