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强度变化原位测试研究

被引:31
作者
贾永刚
霍素霞
许国辉
单红仙
郑建国
刘红军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岩土与环境工程系,中国海洋大学岩土与环境工程系,中国海洋大学岩土与环境工程系,中国海洋大学岩土与环境工程系,中国海洋大学岩土与环境工程系,中国海洋大学岩土与环境工程系山东青岛,山东青岛,山东青岛,山东青岛,山东青岛,山东青岛
关键词
水下沉积物; 强度非均匀化; 波浪作用; 轻型静力触探; 黄河口;
D O I
10.16285/j.rsm.2004.06.008
中图分类号
TV143 [河流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研究区位于1964~1976年黄河由刁口入海时形成的水下三角洲叶瓣上。1995年为石油开采在潮坪上构筑的交通设施对波浪形成良好的屏障。在屏障两侧各选一典型研究区,于1999年和2002年进行了大量对比性现场原位土工测试,探讨了波浪对黄河口沉积物的次生改造作用,结果表明:(1)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不会提高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强度,只是导致不均匀程度随水动力作用的时间增长有所加大;(2)较强的波浪荷载作用,使得海底表层沉积物之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体强度提高,形成强度硬层;(3)海底沉积物强度沿着剖面线在平面上呈现周期性或间隔性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876 / 8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水动力条件差异导致潮坪分形特征变化实例研究 [J].
贾永刚 ;
付元宾 ;
许国辉 ;
单红仙 ;
曹雪晴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3) :59-67
[2]   波浪作用下粘质粉砂底床性态变化的试验研究 [J].
许国辉 ;
常瑞芳 ;
李安龙 ;
胡光海 .
黄渤海海洋, 2000, (01) :19-26
[3]   黄河口海底斜坡不稳定性调查研究 [J].
贾永刚 ;
单红仙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0, (01) :4-8
[4]   海洋工程地质的回顾与展望 [J].
顾小芸 .
工程地质学报, 2000, (01) :40-45
[5]   老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前缘底坡不稳定地形的近期演变及控制因素 [J].
常瑞芳 ;
陈樟榕 ;
陈卫民 ;
欧素英 ;
蒋东辉 ;
曹振轶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164-169
[6]   动主应力轴连续旋转下砂土的动强度 [J].
沈瑞福,王洪瑾,周景星 .
水利学报, 1996, (01) :27-33
[7]   废弃的黄河三角洲的地貌特征及演化 [J].
任于灿,周永青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4, (02) :19-28
[8]   渤海西部海底沉积物土工学性质的研究 [J].
秦蕴珊 ;
徐善民 ;
李凡 ;
赵士金 .
海洋与湖沼, 1983, (04) :305-314
[9]  
黄河三角洲沉积地质学[M]. 地质出版社 , 成国栋,薛春汀著, 1997
[10]   Wave-induced seabed instability in front of a breakwater [J].
Jeng, DS .
OCEAN ENGINEERING, 1997, 24 (10) :887-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