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济效应——以安塞县为例

被引:21
作者
刘志超 [1 ]
杜英 [2 ]
徐丽萍 [2 ]
杨改河 [1 ]
冯永忠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经济效应;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黄土丘陵沟壑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21 [造林计划与实施];
学科分类号
090702 ;
摘要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济效应关系到人工重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退耕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对科学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经济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安塞县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为对象,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为调查方法,对安塞县实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农村经济效应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采用主成分析法对6个经济指标与退耕还林(草)经济效应的关系进行分析;用聚类分析法对8个模式的经济效应进行分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经济效应指标可以简化为特色农业收入因子、粮食收入因子和非农业收入因子,并对各因子对经济效应的贡献作了详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退耕模式可分成4个经济效应发展类型:经济效应增效型、经济效应稳步型、经济效应迟缓型和经济效应滞后型;从而进一步验证经济效应与农业结构调整、后续产业的发展、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为退耕还林(草)的顺利开展提供研究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476 / 148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浅析退耕还林还草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安塞县为例 [J].
虎陈霞 ;
傅伯杰 ;
陈利顶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6, (04) :67-72
[2]   黄土高原沟壑区退耕还林典型优化模式机理分析 [J].
李世东 ;
张丽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9) :1541-1546
[3]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农户认知调查——以安塞县为例 [J].
温仲明 ;
王飞 ;
李锐 .
水土保持通报, 2003, (03) :32-35+41
[4]   退耕还林(草)政策问题与建议——陕西省安塞县退耕还林(草)试点调查分析 [J].
王飞 ;
李锐 ;
温仲明 ;
周民良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1) :60-65
[5]   陕西安塞县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及开发 [J].
张小燕 ;
杨改河 ;
陈宏 ;
不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 (06) :25-29
[6]   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在人口区划中的应用 [J].
金学良 ;
乔家君 .
经济地理, 1999, (04) :12-16
[7]   应用星座聚类法开展农业生态经济分区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J].
王力 ;
于法稳 .
经济地理, 1999, (01) :17-21
[8]  
城乡生态经济系统[M].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周纪纶主编, 1989
[9]  
多元统计分析及其应用[M]. -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裴鑫德编著, 1991
[10]  
The subarea applying constellation clustering following the economy carrying out agro-ecology studies .2 Wang L,Yu F W. Economic Geograrhy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