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1,N)与GM(0,N)模型在能源消费碳排放预测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15
作者
张勇 [1 ]
刘婵 [2 ]
姚亚平 [3 ]
机构
[1]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GM(1,N)模型; GM(0,N)模型; 能源消费; 碳排放; 比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近年来,减少碳排放已成为缔约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并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我国未来碳排放进行分析与预测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拟将GM(1,N)和GM(0,N)模型用于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预测,建立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多因素灰色预测模型,并对GM(1,N)和GM(0,N)模型预测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精度进行了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四川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预测中,GM(0,N)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安徽省1995年-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子分析及趋势预测——基于STIRPAT模型 [J].
张乐勤 ;
李荣富 ;
陈素平 ;
祝亚雯 ;
许信旺 .
资源科学, 2012, 34 (02) :316-327
[2]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 [J].
渠慎宁 ;
郭朝先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2) :10-15
[3]   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林伯强 ;
蒋竺均 .
管理世界, 2009, (04) :27-36
[4]  
GM(1,1)和GM(1,N)模型在GDP预测中的应用比较[J]. 李娟飞,陈静,杜丽英,刘林,杨小鹏.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0)
[5]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6]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刘思峰等著,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