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苏门达腊盆地中国石油合同区块成藏组合分析

被引:36
作者
薛良清
杨福忠
马海珍
王平在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油国际(印尼)公司,中油国际(印尼)公司
关键词
南苏门达腊盆地; 弧后裂谷盆地; 成藏组合; 中国石油区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南苏门达腊盆地是典型的弧后裂谷盆地,其演化经历了4大构造期:始新世中期到渐新世早期为裂谷发育期;渐新世晚期到中新世初期为裂谷-坳陷过渡期;中新世早期到末期为坳陷期;上新世早期至今为盆地反转期。盆地形成以始新统湖相泥岩、渐新统湖相泥岩和炭质页岩为烃源岩,以第三系碎屑岩、碳酸盐岩为储集层的油气体系。根据南苏门达腊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生储盖组合特征、圈闭构造风格与油气富集特点,可将其油气成藏组合划分为深部组合、下部组合、中部组合和上部组合。深部组合以新生古储式潜山油气藏为主;下部组合以自生自储式油气藏为主;中部组合以古生新储式油气藏为主;上部组合以与晚期反转构造有关的油气藏为主。3个中国石油合同区块发现的成藏组合各不相同,每一区块还具有发现其它成藏组合的潜力。图6参16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黄骅坳陷奥陶系古岩溶发育演化模式 [J].
夏日元 ;
唐健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1) :51-53
[2]   黄骅地区叠合盆地演化与潜山油气聚集 [J].
杨池银 ;
张一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6) :8-12
[3]   乌马营奥陶系潜山天然气藏特点及成藏过程 [J].
付立新 ;
陈善勇 ;
王丹丽 ;
刘淑芝 ;
王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5) :25-27
[4]   千米桥潜山构造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J].
吴李泉 ;
郑玉梅 ;
曹代勇 ;
魏迎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4) :38-40
[5]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系潜山油气藏成藏组合及勘探技术 [J].
吴永平 ;
杨池银 ;
王喜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5) :1-4+21
[6]   渤海湾盆地古潜山油藏的区域分布规律 [J].
胡见义 ;
童晓光 ;
徐树宝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1, (05) :1-9
[9]  
油气勘探原理和方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童晓光,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