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下灰漠土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演变特征

被引:19
作者
刘骅 [1 ]
佟小刚 [2 ]
许咏梅 [1 ]
马兴旺 [1 ]
王西和 [1 ]
张文菊 [2 ]
徐明岗 [2 ]
机构
[1]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
[2] 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灰漠土; 有机碳组分; 演变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2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采用湿筛和重液悬浮的物理分组方法分析了18年不同施肥模式下灰漠土有机碳组分含量差异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和1.5 NPKM)增加各有机碳组分的效果最显著,且粗和细自由颗粒有机碳、物理保护有机碳、矿物结合有机碳增加速率最高,平均分别达到0.12、0.06、0.08及0.17g/(kg.a);秸秆还田使粗和细自由颗粒有机碳分别以0.05和0.03 g/(kg.a)的速率增加,而撂荒和施化肥维持着各有机碳组分的含量。不同有机碳组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以粗自由颗粒有机碳含量增幅最高,不同施肥模式下平均增幅是其它有机碳组分的2.18.0倍;以矿物结合有机碳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6.9%7~7.8%,说明粗自由颗粒有机碳对施肥较敏感,而矿物结合有机碳是灰漠土固存有机碳的主要形式。综上分析,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高灰漠土有机碳组分含量和培肥土壤的有效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94 / 8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潮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J].
佟小刚 ;
黄绍敏 ;
徐明岗 ;
卢昌艾 ;
张文菊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4) :831-836
[2]   不同施肥处理对旱地红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J].
徐江兵 ;
李成亮 ;
何园球 ;
王艳玲 ;
刘晓利 .
土壤学报, 2007, (04) :675-682
[3]   长期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黄泥土总有机碳及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及深度分布的影响 [J].
周萍 ;
张旭辉 ;
潘根兴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6) :765-771
[4]   长期施肥对我国典型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J].
徐明岗 ;
于荣 ;
孙小凤 ;
刘骅 ;
王伯仁 ;
李菊梅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4) :459-465
[5]   长期施肥对褐土有机碳和氮素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J].
孙天聪 ;
李世清 ;
邵明安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9) :1841-1848
[6]   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颗粒有机物形成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李江涛 ;
张斌 ;
彭新华 ;
赖涛 .
土壤学报, 2004, (06) :912-917
[7]   土壤有机质对农田管理措施的动态响应 [J].
杨景成 ;
韩兴国 ;
黄建辉 ;
潘庆民 .
生态学报, 2003, (04) :787-796
[8]  
中国土壤肥力演变.[M].徐明岗; 编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9]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鲁如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10]   Effect of manure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carbon in different soil fractions in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s [J].
Sleutel, Steven ;
De Neve, Stefaan ;
Nemeth, Tarads ;
Toth, Tibor ;
Hofman, Georges .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06, 25 (03) :28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