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夏季高温的气候特征与环流形势分析

被引:20
作者
程炳岩 [1 ]
孙卫国 [2 ]
郭渠 [3 ]
机构
[1] 不详
[2] 重庆市气候中心
[3] 不详
[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5] 重庆市江津区气象局
[6] 不详
关键词
夏季高温;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南亚高压;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10.01.015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重庆地区23个气象站1960-2007年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重庆夏季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选取2006年和三个有代表性的高温天气过程进行环流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的夏季高温事件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和区域差异,20世纪80年代发生频次最少,70年代最多,沿长江、乌江为高温天气多发带;南亚高压位置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的上下叠加是重庆地区夏季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特征.分析认为,100 hPa等压面上的南亚高压、300 hPa等压面上的暖中心和500 hPa等压面上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着四川东部及重庆地区上空,对流层中上下层暖高压中心相对应、中心位置基本一致是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异常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重庆夏季极端最高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郭渠 ;
孙卫国 ;
程炳岩 ;
马德栗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1 (05) :98-105
[2]   2006年四川极端高温干旱影响系统分析 [J].
杨淑群 ;
潘建华 ;
柏建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7) :133-137
[3]   2006年重庆大旱的历史透视 [J].
郝志新 ;
葛全胜 ;
郑景云 ;
李艳旗 .
地理研究, 2007, (04) :828-834
[4]   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分析 [J].
邹旭恺 ;
高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3) :149-153
[5]   1998年7月南亚高压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变异的过程和机制 [J].
任荣彩 ;
刘屹岷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7, (02) :183-197
[6]   2003年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异及中国南方高温形成机理研究 [J].
林建 ;
毕宝贵 ;
何金海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5, (04) :594-599
[7]   重庆夏季旱涝的欧亚环流特征分析 [J].
刘德 ;
李永华 ;
高阳华 ;
李晶 ;
唐云辉 ;
叶钊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2) :275-279
[8]   高层大气温度和高度场异常对我国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J].
钱永甫 ;
周宁芳 ;
毕云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4) :417-428
[9]   青藏、伊朗高原春夏季高层热力异常与我国夏季气温的关系 [J].
许利 ;
毕云 ;
钱永甫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3) :323-329
[10]   华北主要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评估方法 [J].
张尚印 ;
宋艳玲 ;
张德宽 ;
王守荣 .
地理学报, 2004, (03) :383-390